題目

清末民初有哪些著名藏書家?

0706ph010
浙江紹興古越藏書樓
0706ph010

鄧邦述,字孝先,號正闇,晚號群碧翁。江蘇江寧人,生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卒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入湖北巡撫端方幕府,隨遊歐美考察。宣統二年(1910年),出任吉林民政司使。民國九年(1920年),選為江蘇參議員。鄧邦述身在端方幕中,心羨其收藏之富,乃自光緒三十年(1904年)始,大肆搜羅舊籍。光緒三十二年游歐美歸,途經上海,喜獲黃丕烈士禮居舊藏二部宋刻唐人詩集《李群玉集》、《碧雲集》,遂各取一字,名其書樓曰「群碧樓」,並因此傾心於宋、元舊刻之瑰集。十年間,耗銀七八萬兩,及至宣統三年,所蓄善本已有宋本816卷、元本2,743卷、舊抄本5,338卷、明本15,488卷。當時藏家看重明嘉靖刻本,邦述貯架150部之多,乃名其室「百靖齋」。然好景不長,後鄧氏漸陷窘迫,無奈陸續出售宋刻善本,以還欠債。民國十六年(1927年),群碧樓大部分珍藏精本售與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抗戰前,又將所餘善本賣與杭州王體仁九峰舊廬。鄧去世後,家人盡售其餘。故群碧樓舊藏,今多在台灣。鄧邦述編有《群碧樓書目》、《群碧樓善本書錄》、《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等藏書目錄。

 

傅增湘,字沅叔。生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川江安人,幼歲隨父游宦,定居天津。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進士,授翰林院庶起士,辛亥革命後曾出任民國政府教育總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抗戰時期隱居北平(今北京),1949年病故。傅氏從辛亥革命後開始藏書,三十餘年辛勤蓄積,貯書多至二十餘萬卷。所藏宋、金刻本150種,元刻本數十種,明清精刻舊抄、名家批校本數以百計,自許庋架之精,不讓海源閣。因珍藏南宋紹興浙東路茶鹽司刻本《資治通鑑》和南宋淳熙內府寫本《洪範政鑑》,故名其藏書處曰「雙鑑樓」。晚年潛隱校書,又取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詩句,稱其室曰「藏園」。傅增湘擅校勘,通流略,精鑑賞,所撰《雙鑑樓善本書目》等,皆書目之經典。他去世前,已向北平圖書館捐贈善本書三百餘種,歿後,家屬又遵囑將藏書捐贈給國家和家鄉四川。至今,雙鑑樓遺藏仍完好保存在國家圖書館和四川大學圖書館。

 

民初嶺南藏書,首推莫伯驥五十萬卷樓。伯驥字天一,廣東東莞人,生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廣州光華醫學堂畢業後,自辦仁壽西藥房,又助堂兄莫伯伊創辦《羊城報》。抗戰後避居香港,再遷澳門,1958年病卒。莫氏以儒入商,性嗜蓄書。其藏書處原名「福功書堂」,後積聚至50萬卷之巨,乃以命名其樓。莫氏藏有宋刻38部、元刻80部,其中宋刻唐李翱《李文公集》、唐孫樵《孫可之集》,奉為鎮庫之寶,其他明清精刻舊抄、名家批校,屈指難數。所編《五十萬卷樓藏書目錄初編》和《五十萬卷樓群書跋文》,共收錄善本一千三百多種。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莫氏倉卒避難,隨身攜出僅4箱書籍。大亂之中,留存廣州的一千四百餘箱藏書,喪失殆盡。

 

劉承幹,字貞一,號翰怡、求恕居士。浙江吳興人,生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貢生,捐銀獲四品卿銜。民國初年流寓上海,1963年病卒。南潯劉氏以絲業發家致富,亦商亦官。宣統二年(1910年),30歲的劉承幹參加南洋勸業會,流連於金陵書肆,遂有志藏書,並多收歸庋架,數年之內,儼然已成巨擘。民國十二年(1923年),劉承幹在南潯宅居小蓮莊,旁築嘉業堂藏書樓,藏書最盛時,計有12,450部、20萬冊、60萬卷。其中宋刻65部、元刻74部、宋元明三朝遞修本21部。最具特色的是二千多種明刻本、千多種地方志、二千多種抄校稿本和44冊《永樂大典》。其網羅儲蓄之富,可與同時南北公立圖書館相比。書樓聘用專職編目員編撰《嘉業堂藏書總目》,並聘請繆荃孫等專家編撰《嘉業堂藏書志》。抗日戰爭時期,嘉業堂藏書陸續分批售讓散出。輾轉至今,其善本主要歸台灣中央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等處收藏。嘉業堂藏書樓現為浙江省圖書館之書庫,是省級文物保護建築,也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徐樹蘭、徐顯民父子創建於二十世紀初的紹興古越藏書樓,是在西方圖書館制度影響下,由私家藏書樓轉為公共藏書樓的典型。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徐樹蘭出銀33,000兩,在家鄉紹興買地築樓,購圖書置器物,仿圖書館模式,籌辦古越藏書樓。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書樓落成未久,徐樹蘭不幸病逝。子顯民承繼父業,續作不輟。光緒三十年(1904年),古越藏書樓正式對外開放,供人借閱。徐樹蘭主張學問當博求古今,貫通中外,是以書樓所藏,既有經史子集,也有洋務實學翻譯之書,總計七萬多卷,並訂購學刊、日報,供讀者閱覽參考。徐樹蘭親自製訂的《古越藏書樓章程》,對書樓的專職崗位設置、保管借閱方法、購書經費使用等都一一規範。故其名雖仍襲稱藏書樓,其實質已與近代私立圖書館並無二致。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3月05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