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代也有自動機械嗎?

0811ph022
候風地動儀
0811ph022

候風地動儀是東漢科學家張衡於公元132年發明。大家公認這是世界上最早關於地震儀的文字記載,用它可以測定震源的方位。候風地動儀的關鍵結構,是一根稱為「都柱」的倒立擺,其重心高於擺動中心。在受地震橫波襲擊時,由於慣性力作用,它將倒向震源方向,從而帶動該方向的傳動部件,使相應方向的龍口上額起撓,龍口中的銅丸便掉落蟾蜍口中。

 

機械木偶或其他質料做的機械傀儡,在古代典籍中屢見不鮮。公元四世紀時,王嘉曾述及一種機械玉人「機戾自能轉動」。這表明,這種玉質木偶裝有各種使其轉動的簡單機械。人們將這種機械木偶稱為「機妍」,相當於現在所說的機器人的濫觴。機械木偶往往與歌舞機械相結合。據《西京雜記》載,漢高祖劉邦在秦王宮庫府,發現內有「銅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築笙竽各有所執,皆綴花采,儼若生人。」這個銅人機械大概就是最早的音樂盒。其製造時間可推斷在戰國末期。唐代,機械木偶盛行。洛州縣令殷文亮「刻木為人」,「又作妓女」,唱歌吹笙,勸人飲酒。這裏的所謂「歌」,是只能按預先機械設計程式奏出的一二句樂曲。在眾多的木偶機械中,大匠楊務廉設計的行乞木僧,最具意趣。

 

古代自動門的設計,大概包括踏板、繩索、滑輪與下墜重石。東晉元帝大興年間,一名叫歐純的衡陽人,甚有巧思,「造竹木室,作一婦人居其中,人扣其戶,婦人開戶而出,當戶再拜,還入戶內,閉戶。」製造這樣一套機械可能要複雜些。在此之後的七世紀初,隋煬帝令工匠造觀文殿,其兩廂各為12間書屋,每3間開一門戶。這個自動門的記載,就機械角度看,比前兩個記載要清楚一些。唐玄宗開元初年,東海人馬待封設計並製造過指南車、記里鼓車、相風鳥等。其後他又為皇后設計製造了一個自動梳妝台。台中立鏡,台下兩層,皆有門戶。當皇后梳洗,啟鏡奩後,不僅台下兩層自動開門,有木人遞送巾、梳篦、面脂、眉黛、髻花等物。

 

與機械木偶和自動門的創製比起來,捕鼠器的發明卻是有益於民眾的事。段成式記載:「王肅造逐鼠丸,以銅為之,晝夜自轉。」製造者可能是曹魏散騎常侍王肅(公元195至256年)。在王肅之後大約100年,曾製造自動門的歐純製造一個玩具鼠籠,「四方丈餘,開有四門,門中有一木人。縱四五鼠於中,欲出門,木人輒以椎椎之。門門如此,鼠不得出。」唐宋以後,類似自動木偶、自動門和機械捕鼠器的記載屢見不鮮。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