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古代如何劃分區域?

0807ph007
現代中國政區及地理位置圖
0807ph007

中國各個地區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其原因有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這是自然和社會環境綜合演變的結果。中國古代,人們早已觀察到地區差異現象。他們根據自然條件、社會政治等差異作各種地域區劃。

 

中國古代最早的自然區劃出現在戰國時代《尚書‧禹貢》中,它依據河流、山脈、海洋作為天然界線,把全國分為九個州(區):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的劃分是自然景觀地區差異現象的體現,反映了自然景觀發生、發展和分佈的規律,含有豐富的地理學內容。明代王士性在《五岳游草》中,把當時中國東南部劃分為十四個自然區,並概述了每個自然區的範圍和基本特點。這是中國古代一個卓越的自然區劃。

0807ph010
湖南張家界奇特的紅砂石地貌
0807ph010

中國行政區劃始於周代,春秋以前分國都、邑、鄙三級;春秋時由邑、鄙演化為郡、縣制。秦始皇統一中國,確立以郡統縣,形成中央、郡、縣三級行政區劃。漢代推行中央、州、郡(王國)、縣(邑、道、侯國)四級行政區劃。唐代創設道,推行中央、道、府、州、縣五級行政區劃。宋代改道為路,推行中央、路、府(州、軍)、縣(監)四級行政區劃。元代創設省,推行中央、省、路、府(州)、縣五級行政區劃。明代改省為承宣佈政使司,推行中央、承宣佈政使司、府(直隸州)、州、縣五級行政區劃。清代恢復省制,推行中央、省、道、府(直隸州、廳)、縣(州、廳)五級行政區劃。

 

中國地形圖上可以看到,中國西南多高山,西北多沙漠、草原,西面是黃土高原,東面、南面是丘陵、平原,北面是平原、草原和山地。這就是中國地貌的地區差異。中國古代根據地貌地區差異來作地貌區劃,始於戰國時期。《五藏山經》把中國的山地按南、西、北、東、中的方位分為五個區。《禹貢》把中國的山脈劃分為四列。明代徐霞客區劃了西南岩溶地貌,分為「粵西之山」、「滇南之山」和「黔南之山」,並指明這三個地區的岩溶地貌有顯著差別。

0807ph008
嚴寒的北方
0807ph008

中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這就是水文的地區差異。中國古代根據水文存在的地區差異來劃分水文區,以明代葉子奇為早。他在《草木子》卷一中,以崑崙山為中心,按地貌形態把亞洲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個水文區。東區水東流,西區水西流,南區水南流,北區水北流。現代的水文區劃是以徑流帶為基礎,參考地貌、氣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條件所作。

bulb

徑流

徑流是指降雨或融雪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在地下流動並匯入河槽的水流。按流動路徑劃分:有地表徑流、地下飽和含水層中的地下徑流、非飽和土層中的壤中流。以一定時段內流出某集水區的水量計量,時段一般為年或月,相應的徑流稱年徑流或月徑流,均以立方米計,或以該水量平鋪在集水區上的水深毫米數計,前者稱「徑流量」,後者稱「徑流深度」。徑流是引起河流、湖泊水體情況變化的直接因素,也是陸地水最重要的水文過程。

根據氣候存在的地區差異來劃分氣候區,中國漢代已開始。《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討論了東、南、西、北、中五方的氣候類型,是中國最早的氣候區劃。明代馮應京的《月令廣義‧方輿高下寒熱界》引《內經釋》的觀點,把全國氣候按南北(緯度)分為三個氣候區,按東西(經度)分為三個氣候區。每個區之間有顯著的氣候差異。

0807ph009
炎熱的南方
0807ph009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