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中國有哪些獨特地貌?

0807ph006
雲南麗江石林屬地表岩溶地貌
0807ph006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地貌知識,西周的《詩經》已有各種地貌名稱,戰國時已有「地形」一詞。構造地貌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是大陸與洋底,稱為全球構造地貌。第二級是大地構造地貌,指大陸上的褶皺山脈、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內部的洋中脊、海嶺和深海平原等。第三級為地質構造地貌,指由斷裂、褶皺和火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中國古代對全球構造地貌缺乏認識,但對第二、三級構造地貌則有明確的認識。

 

桂林與雲南石林都是岩溶地貌,又叫喀斯特地貌。它分地表和地下兩種。地表岩溶指石林、峰林、孤峰、石芽、溶溝、裂隙等。地下岩溶指溶洞、石筍、石鐘乳、石花、石幔等。中國古代對岩溶地貌的認識很早,戰國時《山海經》對落水洞地形已有正確記載,以後歷代均有著作記載各地的岩溶地貌。

bulb

《山海經》

《山海經》現存十八篇,作者不詳,各篇著作時代亦無定論,近代學者認為不出一時一人之手,其中十四篇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海內經》四篇則為西漢初年作品。內容主要為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不少遠古的神話傳說。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的礦物記錄,為世界最早的有關文獻。

0807ph004
桂林的地貌屬岩溶地貌,又名喀斯特地貌,而圖中的峰林屬地表岩溶地貌
0807ph004

水在流動過程中產生力量,使沿程的物質發生侵蝕、搬運和沉積,形成各種侵蝕地貌和沉積地貌,統稱流水地貌。長江大、小三峽等都是流水侵蝕地貌。而黃河、長江、珠江等大小河流三角洲等則是流水沉積地貌。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指出了河流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並具體指出流水下切侵蝕可存在於不同性質的岩石中。這個觀點比蘇格蘭人郝頓(J. Hutton)在1780年提出同樣觀點早六百多年。

bulb

郝頓(J. Hutton)

郝頓(James Hutton,1726—1797年)英國地質學家。早年曾先後學習法律、化學、醫學,1768年起從事地質學研究。地質學中「火成論」的創始人,並形成「火成學派」。這個學派認為許多礦床和不成層的岩石都同地下的岩漿作用有關。著有《地球的理論》、《地球的理論及其證據和解說》、《關於花崗岩的觀察》等。

0807ph005
流水侵蝕地貌
0807ph005

由於海洋波浪、潮汐對海岸土石的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加上珊瑚的生物作用,形成了各種類型的海岸地貌。三國時,康泰在《扶南傳》中談到了南海的珊瑚島、珊瑚礁地貌。明代《鄭和航海圖》上所載海岸地貌有島、嶼、沙、淺、石塘等十二種。清朝陳倫炯《海國聞見錄》是講海岸地貌的專著,不僅對海岸地貌分區,而且對某些海岸地貌的成因作解釋。

 

內蒙古科爾沁與新疆塔里木盆地有大面積的沙漠地貌,它是由於風吹沙粒形成的風成地貌,中國古代稱沙漠為流沙。沙漠地貌除流沙外,還有、草堆等。

bulb

地理學上指由冰河帶來的礫泥和沙礫等堆積物,或由這些堆積物所形成的各種地形。

中國的冰川地貌主要指山嶽冰川對地表的冰蝕、搬運和堆積作用所形成的冰蝕地貌和冰川堆積地貌。中國古代把雪線以上終年積雪的山地稱為「雪山」,把冰川山地稱為「凌山」。清代,沙克都林劄布在《南疆勘界日記圖說》中記載了冰磧地形。景廉在《冰嶺紀程》、徐松在《西域水道記》中記載了冰川表面的地形,如冰裂隙、冰蘑姑、冰下河等。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