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古都西安

0210ph052
0210ph052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鎬京等,是陝西省省會。西安位於中國陸地版圖的中心,是東部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門戶城市和重要交通樞紐。北瀕渭河,南依秦嶺,有八條河流在城市周圍穿行,古代有「八水繞長安」之說。

 

西安的歷史非常悠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最早在這裡居住的是60至8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藍田人。後來,新石器時代的半坡人又在這裡居住。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公元前1057年,西周在西安西南建立豐邑,這是西安建都的開始。歷史上曾經有西周、秦朝、西漢、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共十個王朝在西安建都,所以它有「十朝古都」之稱。

 

西安長時間作為國家都城,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地勢險要。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四周都有高山作為屏障,易守難攻。二是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可以給首都有力的經濟支援。三是歷史原因。最早在西安建都的西周和秦朝,立國前都以西安為根據地,所以在統一全國後也以西安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周、秦在西安的都城建設為後代建都關中打下了穩固基礎。

 

公元前350年,秦國將都城遷到咸陽(今西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咸陽至此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始皇將原來在渭水北岸的咸陽城擴大到南北兩岸,重建了咸陽宮,新建了阿房宮等一系列大型宮殿。又興修貫通全國的道路網,以咸陽為道路網的中心,直通今天的山東、遼東以及江南一帶,藉以加強咸陽對全國的統治。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滅亡以後,西漢(公元前202—公元9年)又以西安(當時稱為長安)為都城。單是城內的面積,就達到35平方公里,容納人口數十萬。當時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城規模只有漢長安城的三分之一。

 

隋唐時期,西安(當時稱長安)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都會。文化、藝術、宗教極為發達,經濟繁榮,社會也非常開放。不少國家如新羅、日本、波斯、大食等,都傾慕唐朝文化,派遣留學生到長安留學。唐政府不但允許外國人到中國經商、求學,甚至允許他們參加科舉考試和出任政府官職。此外,胡族的音樂、歌舞和服飾在長安都非常流行。

 

隋唐長安城的設計由隋朝建築學家宇文愷主持規劃建設,功能齊全,設計合理。經過隋唐兩代修建,它的總面積達到了84萬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唐長安城的形制是中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設的典範,也影響了臨近國家的都城建設。日本國的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就高度效仿了長安城的規劃結構。

 

1949年後,西安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現代化的大型工業城市。它不但交通發達,是中國西部的公路、鐵路樞紐,還利用歷史遺跡豐富的優勢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1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