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0122ph034
0122ph034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結束了清朝的統治,也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它開啟了中國民主共和的新時代。1911年為中國農曆辛亥年,所以這場革命史稱「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發生和中國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先驅孫中山所做出的努力分不開。孫中山出生於廣東的一個貧窮家庭,12歲時隨兄長出國。在檀香山、香港等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的過程中,孫中山關心國事,思索救國救民之道。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並於1895年發動廣州起義,後來又發起惠州起義。起義失敗後,他流亡到香港、日本、美國、英國等地,並繼續革命活動。二十世紀初,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加劇,清政府則腐敗無能。中國各地出現許多革命團體,孫中山為促進這些革命組織的合作付出了很大努力,建立了全國性的革命政黨同盟會。

 

孫中山的革命綱領是著名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要求國家獨立、政治民主、人民生活富裕。正是由於「三民主義」的指導,辛亥革命才以共和制取代了綿延已久的君主制,使中國在近代化的路途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910年11月,孫中山同各地同盟會策劃了廣州起義。與之前的多次武裝起義一樣,廣州起義也失敗了。但是,這次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1911年秋天,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籌劃發動起義。當時,湖北革命黨人在當地已經做了長期的革命宣傳,取得了民心。尤其是當地新軍中,大部分士兵和下級軍官都加入或傾向了革命黨,在起義裡發揮了骨幹力量。在起義準備階段,因為革命黨在漢口製造炸藥失事,計劃敗露。湖廣總督瑞澂下令搜捕革命黨人。由於情勢危急,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人熊秉坤等打響武昌起義的第一槍,瑞澂逃走。幾天之內,武漢三鎮就全部掌握在革命軍手中。10月1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成立。此後,各地紛紛出現起義,清朝的崩潰成為必然。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但是,共和國並沒有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西方列強和清政府支持集官僚、政客和軍閥於一身的袁世凱,希望借助這個「強有力的人」終止革命。2月,清朝皇帝正式退位。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呈,袁世凱在北京繼任臨時大總統。

 

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政治、思想方面,這是一次極大的思想解放。但是,革命的果實被代表西方列強利益的軍閥、官僚、政客所攫取,民國名不副實。所以,孫中山在他的遺言中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者:
上載日期:
2019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