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唐宋人踏足非洲的證明

30038ph016
《諸蕃志》書影
30038ph016

從七世紀開始,中國和非洲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的隋唐社會發展到了高度繁榮階段,經濟文化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科學技術水準高於同時代的歐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富足的國家。中國有進一步發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強烈需求。

30038ph020
拜占庭絲織物
30038ph020

宋代則一改唐代市舶相對稀少局面,除金屬錢幣外,放手進出口生意。香料、象犀、珠寶之類生意愈做愈大,南宋海舶歲入激增至200萬貫,為北宋近七倍。海商亦獲利極大。東非是盛產香料、象牙、犀角的地方,自然成為宋代重要的貿易對象。中國和非洲的文化交流遂進入新階段。

30038ph017
摩洛哥拉巴特皇宮
30038ph017
30038ph021
現代的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30038ph021

唐宋期間,真正到過非洲的中國人比前大大增加,但留下姓名的十分罕見。至今僅能從兩方面獲得證明:一是從文字資料上取得證據。如天寶十年(公元751年),《通典》作者杜佑(公元735—812年)族子杜環在怛邏斯戰役中被阿拉伯軍俘虜。在西亞、非洲逗留11年,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附商船回到廣州,曾著《經行記》一書,惜早佚,僅在《通典》中殘留片段。其所記載到過之處的基本情況,史家認為簡明、翔實,是親見而非傳聞。其中有摩隣國,摩隣國究竟在何處?《新唐書‧西域傳》有一段文字根據《經行記》(已佚)記載:作者「自拂菻(羅馬帝國)西南度磧二千里,有國曰磨鄰……」。這個段落結構頗似個人遊記文體。學者多數認為作者可能到過的「磨鄰」(即摩隣)即今之摩洛哥。從西亞到摩洛哥的陸程一般要經過埃及,從埃及往西須越撒哈拉沙漠北緣(即「度磧二千里」)經過今日利比亞和突尼斯等地區方能到達西北的摩洛哥。因此可以合理地判定:杜環到過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國家。

30038ph019
《後漢書》
30038ph019

二是從中國海船在西印度洋的活動資料(包括考古資料)考察中國人是否到達過東非沿岸。八至十三世紀中國人到東非沿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乘阿拉伯人或印度人的船去,這仍需要文字資料證明;另一更大的可能是乘中國自己的商船去。《嶺外代答》和《諸蕃志》都沒有直接而明確地提到中國商船到達過東非。但從各方面條件分析來看,中國商船到達過東非是有很大可能的:首先從航線看,宋代中國大商船麇集印度南部西海岸的故臨,阿拉伯船「至故臨易大舟而東行」(《嶺外代答》)至中國,而欲往阿拉伯諸國的中國船商「必自故臨易小舟」。十至十三世紀波斯灣和紅海航道較窄,密佈珊瑚礁,換成「小舟」自然安全、方便。如果由印度直接駛往東非沿岸的桑吉巴(崑崙層期)和基爾瓦島,港闊水深,由大船橫渡印度洋直接泊岸則最為便捷。已擁有「浮水法指南針盤」的中國海船,缺乏的只是對航道的熟悉。當然,隨着宋船航抵東非,自會有中國人到過東非。其次,東非沿岸發現大批宋代錢幣,這些錢幣極有可能是從宋船登岸的中國人帶上去的。據佛里曼-格林維爾的分類統計,摩加迪休一地發現有從北宋真宗(公元998—1023年)到南宋理宗(1253—1259年)的錢幣共15枚,另一枚出自布剌瓦。此外,在基爾瓦曾發現6枚,在馬菲亞島和格迪各發現2枚。1944年從埋藏在桑吉巴島卡真瓜的一個深珊瑚阱中發掘出176枚錢幣,除4枚屬唐代,172枚均為宋代錢幣。

30038ph018
北宋曾公亮《武經總要》繪蒙衝、鬥艦、走舸、海鶻等船型。
30038ph018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12月28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