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你不可不知的十件青銅國寶(下)

西周大盂鼎

大盂鼎在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年)出土於陝西眉縣,通高101.9厘米,鑄於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998年)。器腹上的291字長銘,回顧了西周建國的歷史,並告誡不得酗酒,還記述了康王一次賞賜給貴族盂共1,709人,包括人鬲(奴隸)、車禦(負責趕車養馬)及庶人(負責農業生產)等。這對於研究西周的社會性質和制度具重要意義。大盂鼎的造型為商末以來圓腹鼎的典型樣式,腹大而略淺,口沿下微內收。耳部微外張,三柱足表現出向獸蹄形足過渡的趨向。整體感覺莊重、氣度不凡。

0503ph040
(西周)大盂鼎
0503ph040

春秋新鄭立鶴方壺

新鄭立鶴方壺是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縣發掘的李家樓墓地。立鶴方壺體量巨大、通高126厘米,壺體呈橢方形,通體佈滿濃密地糾結的龍鳳紋及竊曲紋、虎紋等裝飾。其開一代新風之處,一是壺蓋上由雙層仰蓮瓣烘托出的一隻清新的立鶴,再就是壺身附着的立體裝飾。這種非常寫實的鶴形象,在青銅器中空前絕後。壺兩側回首返顧的龍形大耳,有瑰麗的華冠,身軀鏤空,透射出點點光斑;下腹部後有四條飛龍;壺座之下,有兩弓身捲尾咋舌的小獸承托,使器物造型意外地產生了輕盈之感。

0503ph039
(春秋)新鄭立鶴方壺
0503ph039

春秋越王勾踐劍

春秋時期,江南吳越地區的鑄劍工藝已達到極高水平。出土於湖北江陵楚墓的越王勾踐劍,長55.6厘米,出土時從素漆木鞘拔出,寒光逼人、鋒利如初。劍身佈滿美麗的菱形暗紋,劍格上嵌有藍琉璃與綠松石,近格處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鳥蟲書銘文。

0503ph038
(春秋)越王勾踐劍
0503ph038

戰國宴樂採桑狩獵攻戰紋壺

戰國時期的宴樂採桑狩獵攻戰紋壺,自上而下地表現了習射、採桑、宴樂、弋射,和水陸交戰圖像。手法雖尚幼稚,但人們之間的關係、活動內容、環境氛圍都交待得很清楚。如婦女採桑的情景優美而抒情;湖畔弋射,中箭的大雁下墜時,箭尾所繫的繩在高空劃出不同的弧形,顯示了不同的時空過程;最下層慘烈的攻城與舟戰場景,令人想起《楚辭‧國殤》中對戰爭的描寫。

0503ph037
(戰國)宴樂採桑狩獵攻戰紋壺
0503ph037

西漢博山爐

博山爐出土於中山靖王劉勝墓中,是古代用以點燃香料調劑室內空氣用的,一般有爐身、蓋和器座三部分。蓋上鑄成山巒起伏之形,鏤空,並有仙人走獸,以象徵神話傳說中的海上博山,故名博山爐。香料燃起後,煙從孔洞中嫋嫋冒出,給人如夢似幻的感覺。爐座上透雕三條龍騰躍在海浪中。這件作品高僅26厘米,卻把海上仙山的廣大宇宙空間都囊括在其中了。

作者:
上載日期:
2018年09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