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五)美国态度左右大局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6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6

战后,除了苏联占领东北,美国的态度也影响了中国政局。在战争结束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甚具两面性:1945年2月在雅尔达会议牺牲中国主权、给苏联一些好处,以减少美军对日作战的伤亡;战后派要员赴华促进国共和谈,避免中国局面恶化,但又在军费、装备诸方面支持国民党部队。

美国虽自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起即支持国民政府,但由抗战期间的观察,某些美国官员对蒋介石的领导也有不满。1945年4月起,继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出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Harry S. Truman),对国民政府的态度亦不如以往。在国共冲突前后,美国曾一度实行军事禁运,令国民政府只能从美国私人企业购得军火。在1948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中,蒋介石政府支持共和党的杜威(Thomas E. Dewey),不料民主党的杜鲁门爆冷胜出。事后杜鲁门对蒋介石更加不满,令在内战中不断惨败的国民政府雪上加霜。

抗战时和抗战后,为何美国某些军政要人与蒋介石政府关系欠佳?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1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1

1943年12月25日,时任驻华美军司令、东南亚战区副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在缅甸前线享用圣诞早餐。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和中国虽是盟友,但史迪威与蒋介石关系欠佳。史迪威对中共存有好感,尤其令蒋介石不满。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2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2

   1944年7月,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寻求与中共建立合作关系。史迪威曾大力支持是次访问。图为朱德(左)与毛泽东(右)接见美方代表。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3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3

                 美国海军官兵在阅读罗斯福总统逝世的报道。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后,杜鲁门继任总统,对国民政府的态度不如前任。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4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4

1944至1945年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Patrick J. Hurley)、1945年底至1947年初美国总统杜鲁门派往中国的特使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曾积极调停国共冲突。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5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5

国共内战期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John L. Stuart)及南京美国大使馆正门。司徒雷登任内经历了整个国共全面内战。他极力推动国共合作和平建设,但其努力既无法获国共接受,也未能得到美国政府实际支持。

ebook

司徒雷登于1946年7月至1952年11月任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又曾是燕京大学首任校长,对中国近代教育有重要贡献。他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一直希望死后葬于中国。2008年11月18日,司徒雷登的骨灰正式移葬杭州半山安贤园。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6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6

在美国推动下,军事调处执行部在1945年12月初于北平成立,作为调处国共军事冲突的机构,由国民政府、中共、美国政府派代表组成,可惜仍然无法阻止内战爆发。图为美方人员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办公楼门口及办公室留影。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7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7

战后国民政府急遽腐败,引起民众普遍不满。美国被指支持国府,加上部分驻华美军的行为问题,令中国反美示威不断,也令美国政界部分人对中国事务日益意兴阑珊。左图:1946年7月,上海学生反美示威,在火车贴上“美制炸弹正在杀害中国人”的英文标语;右图:1946年12月,传出北平发生美国士兵强暴北京大学女学生事件,多个大城市爆发反美学潮。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8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8

随着中国局势恶化,美国杜鲁门政府对国民政府也颇不满,削减部分支持,并撤走一些驻华人员。图为1947年部分美方人员登船撤离中国。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9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9

1948年11月4日,民主党杜鲁门在总统大选中胜出后,举起因过早刊发而出错、印有“杜威击败杜鲁门”大标题的亲共和党《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Daily Tribune)庆祝。杜鲁门连任,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是一大打击。

ebook

1948年11月2日美国举行总统大选。事前舆论大都认为共和党的杜威会获胜。蒋介石希望对国民政府不够友好的杜鲁门落败,又希望杜威当选后可获得大量美国援助,遂以巨款支持杜威竞逐。岂知结果是杜鲁门当选,大出各方预料。杜鲁门连任后,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更为不满。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10
mainsite_psd_neizhanyi05_10

左图:1948年,与国民政府关系良好的“飞虎将军”陈纳德(Claire L. Chennault)在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递交提案,反对杜鲁门政府停止援助中华民国,但成效不大;右图:1948 年12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右)和美国总统杜鲁门会谈之后离开。宋美龄访美,是希望寻求更多援助,然而遭到冷待。1948年底,美国对蒋介石采取游离态度,不啻令在内战中一路溃败的国民政府雪上加霜。

抗战时和抗战后,为何美国某些军政要人与蒋介石政府关系欠佳?

首先应该提到的美国军政要人,应是史迪威。他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曾在二次大战期间驻中国近三年,任驻华美军司令、东南亚战区副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与蒋介石多有分歧,例如蒋介石认为再次攻缅没有把握,一度对史迪威的再三催促不为所动,反多番要求美国增加援助。史迪威则认为蒋介石消极抗日,亦怀疑其指挥统御能力。另外,史迪威对国民党内的贪腐现象十分厌恶,曾建议美国完全终止援助。同时史迪威对中共存有好感,更惹蒋介石不满。最后史迪威因与蒋介石关系破裂而于1944年10月调任。史迪威是杜鲁门政府核心大员马歇尔的亲信。杜鲁门在罗斯福1945年4月去世后继任总统,继续推行雅尔达协议,又派马歇尔调停国共关系,其作为令蒋介石颇为不悦。加上1948年11月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在任总统、民主党的杜鲁门与共和党的杜威展开角逐。原来杜威的民调一直较高,蒋介石见其获胜机会较大,就把希望寄托在杜威身上,并积极支持杜威,孰料大选的最后结果却是杜鲁门获胜。杜鲁门连任后,对蒋介石更为不满,使国共内战末期国民政府的处境进一步恶化。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其他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