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一)洋务先锋的摇篮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6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6

太平天国及英法联军后,清廷部分大臣有感国家积弱,必须学习西方工业和军事技术,方能增强国力以抵御列强入侵,因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推行改革,遂有洋务运动。澳门作为长期与西方交流的窗户,在洋务运动中,一些重要的推动者与澳门关系密切。鸦片战争前夕,基督新教的组织在澳门开办马礼逊学堂,招收华人儿童为学生,包括容闳和唐廷枢,他们自幼接受西方教育,成为日后洋务运动重要的参与者。另一位洋务派人物郑观应,从小往来香山县的家乡和澳门,不仅见识先进的西方技术,也体会国弱民苦的境况,在1884年退隐澳门时编写《盛世危言》一书,这书影响了多位近代中国的改革和革命者。

澳门在洋务运动中担任怎样的角色?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1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1

左图:美国公理会差会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牧师,他是其中一位在澳门组织马礼逊学堂的人。右图:1861年在上海出版的《大美联邦志略》(A Brief Accou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该书由裨治文撰,向中国人介绍美国。在美国传教士推动下,早期中国留学生多赴美学习。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2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2

美国归正教会鲍留云(Samuel Robbins Brown)牧师(左图),于1838年来到澳门担任马礼逊学堂的校长。1847年离开中国时,他带同容闳、黄宽及黄胜三人前往美国留学,在东温莎(East Windsor)的孟松中学(Manson Acadamy,右图)就读。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3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3

左图: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学院时的容闳;右图:容闳所著《西学东渐记》。容闳生于香山县,幼年曾在澳门马礼逊学堂学习,其后到美国升学,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返国后,容闳投入洋务运动,并推动幼童留学美国的计划。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4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4

                                 唐廷桂生于香山县,与容闳一同在澳门马礼逊学堂求学,曾在江海关担任首席翻译,并积极参与创办近代实业。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5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5

唐廷枢为唐廷桂之弟,与唐廷桂和容闳一同在马礼逊学堂读书,在洋务运动中积极参与开办实业,当中包括考察澳门青洲英坭厂,并开办内地第一家水泥厂。

ebook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在1834年逝世后,裨治文牧师、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马礼逊的儿子)、伯驾(Peter Parker)医生等倡仪创立马礼逊教育会,推动办学。马礼逊学堂(Morrison Memorial School)在1839年11月4日正式开学,由鲍留云牧师担任校长,先后招收唐廷植(亚植)和容闳(亚闳)为学生。1842年,马礼逊学堂迁到香港,1850年停办。马礼逊学堂的教育与中国传统书塾大为不同,学生不仅学习汉语和英语,也有数学、宗教、地理、历史、品德教育等课程,因而被视为中国第一所西式学堂。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6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6

     澳门青洲英坭厂

ebook

青洲英坭厂由华商余锦中(余端云)创办,并与英国商人参股,1886年正式创建。水泥厂最初位于澳门西北面的青洲岛上,1890年在香港设立新厂和分公司。青洲英坭厂是中国最早的水泥厂。由于在洋务运动中不少建设需要使用水泥,而从外地购买水泥价格昂贵,所以青洲英坭厂开办不久即引起洋务派大臣李鸿章注意,要求唐廷枢在返乡时顺路到澳门考察。1889年,唐廷枢开办中国内地第一家水泥厂──唐山细绵土厂,因此有学者称青洲英坭厂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7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7

左图:六十岁时的郑观应;右图:广东省中山市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郑家大屋内的郑观应(右)生活场景蜡像。郑观应生于香山县,在洋务运动中参与经营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等官办企业,1884年退居澳门时编写《盛世危言》。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8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8

 上海轮船招商局大楼。1882年,李鸿章任命郑观应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翌年任总办,负责管理公司业务。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9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9

             位于澳门的郑家大屋。郑观应在1884年退居澳门时,就在此编写《盛世危言》。

ebook

郑家大屋由郑观应的父亲郑文瑞兴建,位于龙头左巷,是澳门历史城区的历史建筑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1869年。虽然郑氏的家乡在香山雍陌村,但郑文瑞经常往返澳门经商,而郑观应也因此多次来到澳门,并且亲睹残酷的澳门苦力贸易,对此加以抨击。这促使郑观应思考和参与中国的改革,希望拯救中国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10
mainsite_psd_aomensan01_10

                                     《盛世危言》(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提供,引自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

ebook

《盛世危言》是郑观应在1884年开始编写的著作,书中结合他过去撰写的《救世揭要》和《易言》,对清朝的政制、商业、军事、工业和教育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时,因经常往来澳门而拜访郑观应,其中《盛世危言》的〈农功〉由孙中山撰写。《盛世危言》出版后曾被人称为“医国之灵柩金匮”,不但受到光绪帝及洋务派大臣张之洞等人的重视,也影响后来中国近代史上不少人物,包括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和毛泽东等。

澳门在洋务运动中担任怎样的角色?

澳门作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让一些国人接触西方知识,开阔视野,如容闳、唐廷桂和唐廷枢等,这些先行接触西方知识的人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另外,一些西方工业技术也是从澳门带到中国,水泥工业即为显例,可见澳门在洋务运动中担当重要角色。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澳门遗产学会副理事长劳加裕先生(图6、9)、澳门基金会(图10)、FOTOE(图3、5、7、8)、其他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