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mainsite_psd_puzhi5_4_v2
mainsite_psd_puzhi5_4_v2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签订,让葡萄牙取得管治澳门的法律依据,但同时却引发另一个争论多年的议题——澳门界址。

早在亚马喇(João Maria Ferreira do Amaral)统治时期,葡萄牙已向澳门城外的地方扩张,不仅控制澳门城墙至关闸之间的华人村落,包括望厦村、龙田村、新桥村和沙梨头村等,也占据青洲、氹仔岛和路环岛,甚至派兵到湾仔。虽然葡萄牙控制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但清朝仍然主张澳门只是昔日城墙内的范围,双方就澳门有多大争论不下。除了界址问题,清朝也因为缉私船执法问题,而与葡萄牙就海界发生外交争议。

清朝与葡萄牙是否曾就澳门界址问题谈判?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puzhi5_1_v2
mainsite_psd_puzhi5_1_v2

左图:澳门旧城墙遗址。城墙为葡萄牙人所建,原为保护葡人所控制的区域。后来葡人不断向城墙以外地区扩张;右图:1912年的澳门地图,深色的部份为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而当时他们也称拥有湾仔、大小横琴(图片来源:葡萄牙国家图书馆,馆藏cota CA-88-A)。

mainsite_psd_puzhi5_2
mainsite_psd_puzhi5_2

                                   望厦城隍庙内的张王爷像,因两广总督张之洞曾经支持澳门华人村落反抗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而被奉为神祗。

mainsite_psd_puzhi5_3
mainsite_psd_puzhi5_3

                         1871年的澳门南湾海岸

mainsite_psd_puzhi5_4_v2
mainsite_psd_puzhi5_4_v2

               1870年代的大炮台至水坑尾门的一段城墙,而城墙外的房屋为望德堂坊。

mainsite_psd_puzhi5_5
mainsite_psd_puzhi5_5

                  1870年代的望德堂坊

mainsite_psd_puzhi5_6
mainsite_psd_puzhi5_6

        1870年代的二龙喉花园及华人村落——龙田村和望德村

mainsite_psd_puzhi5_7
mainsite_psd_puzhi5_7

观音堂旁的福德祠和武帝庙,原本位于龙田村,但在村落拆毁后迁到望德村。

mainsite_psd_puzhi5_8
mainsite_psd_puzhi5_8

氹仔炮台建于1847年,其兴建标志着澳葡政府占据氹仔的第一步。

mainsite_psd_puzhi5_9
mainsite_psd_puzhi5_9

              “打海盗纪念碑”位于路环马忌士前地,为澳葡政府纪念1910年7月与路环海盗战斗的事件,该次事件被视作葡萄牙人全面占领路环岛。

ebook

在1908年2月,日本轮船“二辰丸”为澳门商人走私军火,但被广东当局获悉,并在路环岛附近将其截获。不过,日本与澳葡政府则称“二辰丸”在葡方水域航行,因而要求清朝放船、道歉和赔偿,而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也介入事件,最终清朝在压力下接受日本的条件。“二辰丸”事件引发中国人抵制日货,以及要求清朝与葡萄牙划定澳门界址。

mainsite_psd_puzhi5_10
mainsite_psd_puzhi5_10

                                  葡萄牙勘界大臣马揸度(Joaquim José Machado)于1909年在香港与清朝代表高而谦就澳门界址问题谈判。

清朝与葡萄牙是否曾就澳门界址问题谈判?

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签订后,清朝与葡萄牙在1888年再为划界一事谈判,但未有结果。直到1909年,清朝派出曾经交涉中法云南界址的高而谦,与葡萄牙代表马揸度在香港就划界一事会谈。马揸度提出澳门界址包括澳门半岛、青洲、北山岭、氹仔岛、路环岛、湾仔(对面山)、小横琴及大横琴,几乎是整个内外十字门地域。高而谦不同意马揸度的说法,使谈判陷入僵局,而马揸度则提出把澳门界址交给海牙常设仲裁法院裁决,但清廷拒绝。香港会谈于1909年11月13日结束,其后曾于北京再作谈判,但仍无结果,直到清亡时,澳门界址一直悬而未决。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除特别标示外,皆为澳门遗产学会副理事长劳加裕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