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一)“九一八事变”及日占东北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3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3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把对外扩张定为基本国策,而通过朝鲜进占中国更成为其主要目标。继甲午战争、吞并朝鲜及染指山东后,日本又制定了完整的侵华“大陆政策”,并在中国北伐战争后着手实施。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策划下,其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进攻沈阳,是为“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件”。当时在东北的日军有3万多人,中国军力约16万,但中国军队却奉令“不抵抗”。于是在次日,日军侵占了沈阳,又陆续进攻奉天其他地方及邻近省份。1931年底,东北全境沦陷。
事后,第一次大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 League of Nations)曾派出调查团赴东北,于1932年10月发表《李顿报告》(Lytton Report),同情中国、非议日本。日本对此非常不满,遂退出国联。“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东北军民起而反抗,被视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也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关于民国时期的抗日战争,常见“八年抗战”的说法,为何又来“十四年抗战”一说?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1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1

“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左起: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中国方面,主政东北的张学良在事变发生时,正身处北平。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2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2

1931年9月18日晚上11时15分,日本关东军故意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在柳条湖地区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及袭击日本守备队,并以此为借口发动进攻。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3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3

  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爆炸事件发生后不久,进攻沈阳北大营。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4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4

东北军的兵营遭日军炸毁焚烧。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人数上虽然超过日军,但装备、训练上远远不及,加上接到“不抵抗”命令,令日军得以迅速推进。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5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5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占领奉天首府沈阳,控制奉天。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6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6

    1931年9月1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由旅顺迁至沈阳。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7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7

1931年9月19日,日军进犯吉林首府长春,炮轰东北军驻地,次日占领长春,控制吉林全省。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8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8

1931年11月19日,日军进占黑龙江首府齐齐哈尔,至此奉天、吉林、黑龙江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9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9

左图:在东北力抗日军的马占山;右图:东北民众组成抗日武装。日军进攻东北期间,东北军大多奉命撤退,但不少东北军民仍坚持抵抗,马占山所部更曾挫败日军,但终因力量悬殊而败。

ebook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率部抗击日军,予日军一定打击,但最终不敌。1932年2月他一度假装投降日军,同年4月再度起兵抗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率部与日军多次交战,直至抗战胜利。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01_10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曾派出由英国人李顿侯爵(Victor Alexander George Robert Bulwer-Lytton, 2nd Earl of Lytton)为首的调查团到东北。1932年10月发表调查报告,指日本侵略。日本大为不满,随即退出国际联盟。左图:李顿率调查团到中国,图中心穿大衣者为李顿;右图:李顿调查团在东北调查。

ebook

国际联盟(1920-1946)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目的在仲裁国际纠纷、维护世界和平,一般视为后来联合国(United Nations)的前身。1932年10月的《李顿报告》,指出日本明显是侵略者,并指出“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共认之事实”、“日方之军事手段,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但日本无视报告内容,继续占据东北,并退出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对此无可奈何。中外史家多认为日本的举动打击了国际联盟的威信,鼓励了往后德国、意大利的侵略,成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中一项因素。

关于民国时期的抗日战争,常见“八年抗战”的说法,为何又来“十四年抗战”一说?

所谓“抗战”指抗日战争。现代中国的抗日战争简称“抗战”,习惯上称为“八年抗战”(1937-1945)。唯日本在现代之武装侵华,不自1937年“七七事变”始。尽管中国政府下令军队对“九一八”日军侵华不抵抗,但东北军民自1931年起就坚持抗敌,如“九一八”时国军将领王铁汉不顾上司“不抵抗”命令与日军对抗,马占山甚至一度在黑龙江挫败日军。后来参与东北抗战的还有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事实上,自1931年后,中国军民即在不同地方反抗日本侵略,例如1932年“一二八”上海抗战、1933年长城抗战等。即使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亦未正式对日宣战,只是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要待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正式宣战。是故,“八年抗战”应指大规模的全面抗日战争,而以“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开始及中国军民反抗论,可正名为“十四年抗战”(1931-1945)。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