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五)国民党五次围剿

mainsite_psd_nanjing05_4
mainsite_psd_nanjing05_4

1927至1937年是国共两党十年武装对抗时期。中共武装割据严重威胁国民政府,故蒋介石在中原大战取胜后就全力围攻红军。尽管当时日本侵华在即,但蒋介石却在1931年7月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坚持“抗日必先勦匪,攘外必先安内”;而从1930年底起就对中共的江西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围剿:(1)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蒋介石调集10万兵力围攻,红军诱敌深入而大败之;(2)1931年4至5月,国民党再调集20万军队围攻,结果也告失败;(3)1931年7至9月,国民党集中30万兵力围攻,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并赶赴南昌指挥,又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毛泽东指挥下,避敌主力而全歼其7个师;(4)1932年12月至1933年3月,国民党调集50万兵力发动第四次围剿,蒋介石再到南昌亲兼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结果被红军打败;(5)1933年9月至1934年10月,国民党军100万人进行第五次围剿,并改用碉堡战术。红军仅有11万余人,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Otto Braun)及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等指挥失误,终于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展开长征。

中共红军对付国民党围攻,为何前四次都能取胜,而第五次却遭惨败?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nanjing05_1
mainsite_psd_nanjing05_1

1930年代的江西红军。随着江西的中共红军不断壮大,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倾全力将其消灭,爆发国民党军围剿与中共红军反围剿的激烈战斗。

mainsite_psd_nanjing05_2
mainsite_psd_nanjing05_2

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蒋介石派10万国民党军围剿中共江西根据地,为红军大败,国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被俘斩首。图为张辉瓒及其所用的配枪。

mainsite_psd_nanjing05_3
mainsite_psd_nanjing05_3

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动员更多军队剿共,第二、三、四次围剿,参战的国军分别为20万、30万、50万。蒋介石除了派出自己最精锐的黄埔嫡系外,也征召大量其他地方的军队作战。图为国军士兵在不同火车站集合,准备开赴江西剿共。

mainsite_psd_nanjing05_4
mainsite_psd_nanjing05_4

参与围剿江西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在作战。中央军的战斗力较其他地方军队强大。

mainsite_psd_nanjing05_5
mainsite_psd_nanjing05_5

1930年代国军围剿江西红军期间,蒋介石曾出动空军参战。

mainsite_psd_nanjing05_6
mainsite_psd_nanjing05_6

面对国军四次大规模围剿,红军都以游击战取胜。中共除了在战场上反围剿外,亦加强宣传攻势。左图:1931年红军活捉敌军师长宣传画;中图:1931年中共《红旗日报》报道红军反围剿获胜;右图: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的宣传材料。

ebook

中共红军在头四次反围剿战斗中,采取游击战术对付国军: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为原则,充分利用红军熟悉地形的优势,诱敌深入,不作硬拚,持续扰敌,令敌人难以安营休息,伺机找出敌军兵力脆弱之处,集中全力加以包围、歼灭。由于分多次逐一歼灭小股敌兵,就可积小胜为大胜,最终瓦解国军的整个攻势。

mainsite_psd_nanjing05_7
mainsite_psd_nanjing05_7

左起:王明、博古、李德、1933年5月蒋介石(前排右一)视察剿共官兵。1933年3月第四次围剿结束后,蒋介石即开始部署第五次围剿,而中共的革命路线由苏联重点栽培的王明主导,瑞金的中共中央政权由博古控制,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则主导了红军的反围剿战略。

mainsite_psd_nanjing05_8
mainsite_psd_nanjing05_8

经过四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决定投入空前的100万大军,于1933年9月发动第五次围剿,并放弃以往长驱直入敌阵、易中诱敌深入圈套的打法,改用碉堡战术对付红军。图为国军在修筑碉堡。

mainsite_psd_nanjing05_9
mainsite_psd_nanjing05_9

在第五次围剿中,国军修筑的碉堡十分坚固,碉堡与碉堡之间能互通,紧密连结。红军缺乏能够摧毁碉堡的重炮,形势大为不利。

ebook

一般相信,第五次围剿中的碉堡战术,出自德国顾问的意见:在中共的江西苏区外围修筑坚固碉堡,各碉堡配以重火力武器,碉堡与碉堡之间修筑道路甚至桥梁,以便互相呼应,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包围网,将苏区严密封锁,所有物资、人员都不能出入苏区。红军缺乏重炮攻破碉堡,相反国军则可利用碉堡巩固防线而逐步推进。国军边推进边修筑更多碉堡,包围圈亦一步一步地收紧。面对国军的碉堡战,红军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领导下,一改擅长的游击战,采取与国军硬碰硬的阵地战,结果伤亡惨重。

mainsite_psd_nanjing05_10
mainsite_psd_nanjing05_10

第五次反围剿中被俘的红军士兵,当中很多都十分年轻。随着时间拉长、包围圈日紧、物资日缺、伤亡被俘日多、活动范围日缩,红军大有机会遭全歼。面对生死存亡,中共亟需另寻出路。

中共红军对付国民党围攻,为何前四次都能取胜,而第五次却遭惨败?

在前四次,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正确领导下,一面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获得根据地农民的支持;一面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往往能诱敌深入、集中全力而歼敌。但后来中共中央总部迁至苏区,王明、博古的“左倾”路线占了上风,以毛泽东为“右倾”而撤其职。在军事上,完全由不明当时江西战场实际情况的共产国际(Communist International)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及中共中央负责人博古亲自指挥,用所谓阵地战的“正规”策略代替游击战,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挨打,面临全军覆没,中共领导机关和赣闽红军主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展开前途未卜的长征。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 FOTOE、其他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