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国共走向合作概览

guogong_header_1200x400_v1_sc
guogong_header_1200x400_v1_sc

自民国建立以来,孙中山经受了许多挫败,但他仍不屈不挠地潜心探索革命理论,不断反思中国革命的路向。他深感南北军阀皆一丘之貉,列强不会放弃在华利益特权,为克服内忧外患,必须重建一组织缜密、纪律严明的革命政党,同时必须创立一支忠于政党的革命武装。于是,孙中山在1919年10月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在苏俄的帮助下,开始改组党务的长久过程。与此同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在共产国际(Communist International)指导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并在1921年7月正式组成了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中共宣称自己属于无产阶级政党,从成立伊始便积极领导工农运动,包括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及河北、广东、湖南各地的农民反抗斗争。由于国共两党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势力,就出现合作对敌的可能和基础。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撮合下,孙中山制订了联俄容共的政策,容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此一方针获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认可,标志着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1924-1927)。随后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积极筹划北伐,又接受北洋政府邀请,不辞辛劳赶赴北京共商国是。由于长年为革命奔波而积劳成疾,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病逝北京,留下了未竟的革命事业。孙中山的北伐愿望有待实现,其亲自奠基的国共合作也面临严峻考验。

guogong_timeline_750x715_v1_sc-01
guogong_timeline_750x715_v1_s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