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0601ph008
铜钟为汉出土青铜铭文
0601ph008

金文是古汉字的一种字体,又称吉金文字、钟鼎文字、钟鼎彝器款识等,主要是指商周时代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中国大约从夏代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晚商达到鼎盛阶段。当时的青铜器上常铸有作器者的族名、私名和所要祭祀的祖先名,字形比较原始,字数由少到多,很清楚地反映出汉字发展演变的脉络。商末周初一段时间,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殷周王朝用大量的青铜赏赐贵族、大臣。这些人铸造青铜器时,往往要刻铸铭文来记述时王的恩赐,颂扬祖先的功烈,企望长久地留传给子孙后代。

0601ph009
族名金文与甲骨文的比较
0601ph009

裘锡圭教授在《文字学概要》中说:著有族名金文的铜器,时代往往比早期甲骨文晚,甚至在西周早期的铜器上都还时常能看到这种金文。但是它们的字形却比早期甲骨文更象形。这种现象应该是古人对待族名的保守态度造成的。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4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可识的字)2,420字,附录(还不能确定的字)1,352字,共计3,772字。这是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虽不一定准确,也相差不远。同甲骨文相似,金文也是以象形字为基础,象形性很强,六书齐备。因是范铸成字,所以笔划大多肥胖,但不如甲骨文那样均匀。这些是金文字形方面较为突出的特点。

bulb

裘锡圭教授

1935年6月生于上海。196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甲骨学与商代史研究生结业。2005年起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0601pic18930
左图:周武王时的《利簋》铭文;右图:周懿王时的《大师虎簋》铭文。
0601pic18930

周武王时的《利簋》铭文中,记有武王伐纣灭商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史书所载相符。读法如古籍顺序:武(武王)征商,隹(唯)甲子朝。岁鼎,克闻(昏)夙又(有)商。辛未,王才阑(管)师,易(赐)又(有)事(司)利金。用乍(作)旃公宝尊彝。两周金文的发现最早可以前推到西汉。《说文解字》注意收录郡国山川所出鼎彝等前代之古文。专门收集和研究两周器物是从北宋开始的,如吕大临的《考古图》、薛尚功的《历代钟鼎款识法帖》都非常有名。民国以来,有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刘体智的《善斋吉金录》等收录金文颇富,而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等研究极为精深。金文文字方面的重要工具书有容庚的《金文编》、周法高的《金文诂林》等。金文研究真正走上科学轨道,以郭沫若《大系》的面世为典型标志,因为在《大系》之前,学者们还无法对青铜器作准确断代,更无法认识许多族徽文字的性质,对于一些疑难字词的解释也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而《大系》正是在这几方面都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大系》运用标准器比较法,集录考释了西周诸王之器137件,东周列国之器114件。

0601ph010
毛公鼎(出土商周青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
0601ph010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