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读《大学》,何以修身治国平天下?

0701ph014
曾子像
0701ph014

古代贵族有小学和大学。贵族子弟在十五岁之前上小学,学习文字、书法、计数、礼仪等等,十五岁以后便上大学。在大学里是学什么的呢?《大学》是一篇写于先秦时代的儒家文章,内容是讲述儒家的治国道理,其中包括有著名的三纲领八条目,对后来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有关《大学》的作者,有说是由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写。《大学》在汉代被收入《礼记》一书,宋代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 合编为四书,成为宋代以后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0701ph015
朱熹像
0701ph015

《大学》首篇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道理,就是要培育高尚的品德,然后去教化民众,使自己和整个社会都达到崇高至善的境界。这是先秦儒家对古代大学制度的解释,虽然未必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但是这个解释就成为了儒家思想的基本理想。《大学》八个步骤中的后四个步骤,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通过正心诚意的修养,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人有道德便能够令家庭和睦;能令家庭和睦就可以团结人民,治理好国家;若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他就有能耐使整个天下都达到至善的境界。正心诚意的修养过程,后来被称为内圣之学,而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就被称为外王之学。外王之学的关键,就是以个人(君主)的道德人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础。

0701ph016
三纲领八条目
0701ph016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延伸至治理社会的过程。《大学》把这个过程分为八个步骤,前四个步骤是关于个人修养的,即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意思是说,人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处理各种问题,获得正确的知识;有了正确的知识后,向善之心便会真诚,个人的生活目标和兴趣就会正确而不偏邪。这里的关键就是正心诚意,人的向善之心,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必须通过生活的锤炼和知识的累积,逐步成为生命的内在需要。《论语》中记述的一件事,很能说明修身与治国的关系。鲁国的执政官员季康子看到盗贼很多,感到忧虑,就去向孔子请教如何能够消除盗贼。孔子说,你作为国家的执政者,不要有太多的贪欲,人民若看到这种好榜样,你就算是把东西送给他,他也不会去偷。在孔子看来,良好的国家政治,并不是要法规多么健全,财政多么充裕,而是君主本身拥有高尚的品德,人民能受到他的教育、感化,都有向善之心。这就是《大学》中表达的从修身到治国的政治理念。

0701ph013
《大学》
0701ph013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7月2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