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岩缝里隐藏了什么科学?

0807ph018
海边的卵石见证了海陆的变迁
0807ph018

人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矿物,矿物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共生组合、变化条件、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矿物学。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知识,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化石、火山温泉、地震、地球形状和海陆变迁等。

 

从石器时代起,历代出现了不少有关石谱和砚谱的岩石研究著作。这些著作对岩石的性质、产状、种类、地理分布有较详细记载。必须指出,中国古代还没有把岩石和矿物明确区分开,岩石和矿物统称为“石”。近代岩石学是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形成,它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分布、演化历史和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

0807ph020
中国古代还没有把岩石和矿物明确区分开来。因此,在记载矿物药图谱的典籍中,往往同时记载岩石与矿物的资料
0807ph020

中药店里可以买到龙骨、石蟹、石燕、石蛇等,都是古生物化石。龙骨是新生代晚期的哺乳动物骨骼及牙齿化石。石燕则是泥盆纪腕足动物壳体化石。石蟹是地层中的螃蟹化石。西汉已有石燕的记载。可见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古生物化石知识。记载化石的文献有地理书、地方志、史书、本草著作等。文献中除了记载化石名称外,还记载化石的种类、地理分布、产状、鉴别方法、成因和用途。

bulb

新生代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代表符号为“KZ”。从6500万年前至今。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在此期间的生物大致与现代相似,脊椎动物的特征是哺乳动物繁盛,后期出现人类祖先;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此时期的地层在中国绝大部分都以陆相沉积为主。新生代形成的地层叫“新世界”。

bulb

泥盆纪

泥盆纪是地质时代古生代的第四个纪。代表符号为“D0”。“泥盆”一词源自英国一个郡名Devonshire的日语汉字音译,中国沿用。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分早、中、晚三个世。无脊椎动物除珊瑚、腕足类和原始菊石外,昆虫开始出现,其他各个门类也有发育。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大量出现,晚期出现原始两栖动物迷齿类,蕨类、原始裸子植物出现。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泥盆系”。

中国最早记载火山现象的是战国时《山海经》。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了云南腾冲火山。宋代赵汝适、明代张燮、清代王大海等记载了意大利西西里岛、菲律宾棉兰老、印度尼西亚的火山。因此,中国古代对火山的认识比较深刻,资料也较丰富。至于温泉,从《山海经》起,历代都有许多记载,内容涉及水温、用途、成因、温泉中的矿产资源等。

 

中国古代的地震记录历史悠久,《竹书纪年》中记载了虞舜(距今约四千多年)、夏朝的地震,西周以后各个朝代的地震都有记录。东汉科学家张衡对地震作出杰出贡献,他于公元132年发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地震仪──地动仪,它比西方第一部地震仪早一千五百多年出现。

bulb

张衡

张衡(公元78—139年),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字平子。曾任郎中、尚书郎,两度任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并画出中国第一幅完备的星图。

bulb

地动仪

地动仪是世界第一部测定地震的仪器。东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由张衡创制。仪体直径八尺(约1.90米),用铜铸成,形如酒樽。仪内中心立震摆(都柱),又设八组杠杆机械,都柱受震波作用,推开顺地震波的一组杠杆,使仪外的龙首吐丸,蟾蜍承接,通过击落的声响和落丸的方位,预告地震和地震的方向。

中国古代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有三种观点:一、地平说。新石器时代末已有“天圆地方”观念。二、地扁平说。西汉第二次盖天说的代表作《周髀算经》提出“地法覆盘”的盖天说。三、地圆说。自春秋时期曾子对地平说提出质疑后,中国逐渐出现了地圆说。

bulb

《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的“盖天说”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穹有如大顶斗笠扣在地上,大地像一个倒扣的盘子位于天之下,天地都是中间高四旁低的相似拱形体,曲率一致,天地相距八万里。此一“盖天说”是在秦汉天圆地方说的理论基础发展而来。

“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正确地表述了中国古代海陆变迁的地质观点。其观念出现于汉代。唐朝颜真卿首次以化石为证据,证明“沧海桑田”这种地质现象确实存在。北宋沈括又把海陆变迁思想推向新阶段,他以化石和磨圆度很好的卵石为证据,论证了华北平原由海变陆的事实。

0807ph019
西汉《周髀算经》的“盖天说”主要是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解释天象和构造天体结构
0807ph019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