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如何探究陆地与水的科学?

0807ph011
《山海经》十八卷
0807ph011

人们对陆地表面各种水体水文特点的研究,产生了陆地水文学。中国古代的陆地水文学,以河流水文学为主,有一系列的水系著作;有测量水位的水尺、水则碑和洪水、枯水题刻;有关于湖、沼数量和湖、沼功能的记述;有大运河的开凿;有江、河源的探寻等。

 

中国商代甲骨文中即有河川的记载,西周至春秋的《诗经》,已记载全国大小河流二十多条。《山海经》不仅记载河流名称247条,而且记载了它们的流向、水量的季节变化、支流、归宿和地理分布。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记载河流1,252条。清代出现了一批水系著作,如《今水经》、《水道提纲》、《西域水道记》、《关中水道记》、《云南水道考》、《江西水道考》等。其中以齐召南的《水道提纲》最有系统,记载河流5,980条,从数量到内容都超过历史上所有的水系著作。

0807ph012
《水经注》四十卷
0807ph012

水位是河流由水面高出基面以上的高度,测量水位的尺规就是水尺。战国时,李冰修都江堰,用石人作水尺。《荀子‧正论》、《吕氏春秋‧察今》中有测量水位及其装置的记录,书中讲的“测深”和“表水”,即是测水位。宋代都江堰宝瓶口石壁上已设有正规水则,有了正式的“水则”名称。

 

洪水、枯水题刻是古人观测长江及其支流特殊水位的另一种形式和方法,它在江河岸边或江中的岩石上题刻标记,记录河流多年一遇或罕遇的洪水和枯水水位。最早的枯水题刻是东汉光武时(公元25—27年),最早的洪水题刻是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同一洪水往往有多处题刻,枯水题刻也很多,其中以四川涪陵白鹤梁枯水题刻群(今属重庆市)最著名。它位于长江南岸沙岩上,刻上鱼图作为水尺。

0807ph014
此石刻巨鱼有水尺的作用,全长2.5米,位于长江南岸的沙岩上,退潮时方可看到
0807ph014

湖、沼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系统等具有重要意义。先秦不少著作都记载了湖、沼,如《诗经》、《山海经》、《禹贡》等。北魏《水经注》记载湖、沼500个,不仅记载面积大小,而且记载湖、沼与河流彼此调济水量的关系,它们的灌溉功能、资源等。是北魏以前湖、沼知识的一次总结。宋代提出保护湖泊的政策,打击围湖造田,要求退田还湖,以利蓄水,使湖、沼在蓄洪防旱上发挥效益。

 

古人很早就对黄河源头非常关注。战国时,已知河源在今青海省境内的积石山。唐代侯君集、李道宗和刘元鼎都曾顺路观览河源,指出河源的具体位置是星宿川、柏海及其上游的卡日曲。清朝也派人去探寻河源,认为黄河正源是卡日曲。这与现在讲的黄河正源为卡日曲完全一致。

0807ph013
江苏吴江上设有两座水则碑,右碑记载一年内各月各旬的水位变化,左碑记载各年的水位变化
0807ph013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