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为何汉武帝在位时有高民望?

0106ph001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四年,是第三个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与另外两位即位最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一样,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富强基础,即位后便励精图治,对内揽人才、兴文教、振经济,对外伐四夷、通西域、显国威,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这位富创造力的皇帝曾创立多项制度及纪录,影响延及后世逾千年。

平民入仕

汉初,官吏皆自高官及富豪的子弟中挑选。武帝十七岁时已下诏全国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到二十三岁掌政,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下诏郡国每年要推举(以孝、廉著称之士)各一人,规定官员不荐贤有罪、荐贤有赏。对于德高望重之士,还会派专车遣专使,以征召之礼迎接入京。此外,武帝更鼓励平民上书自荐,由他亲阅筛选。不论出身广开仕途的结果,是武帝一朝人才辈出,为其文治武功贡献汗马功劳。

 

推代田法

武帝晚年追悔外战频繁,伤农太甚,遂行富民政策,重用农业专家赵过,推广代田法。代田法以宽一步(六尺)、长百步的一亩地为例,纵分田为三甽(宽一尺、深一尺)三垄(宽一尺、垒土高于地面),种子播于峡中,苗长时,挖垄土图培峡苗之根,使之耐旱抗风。第二年,峡、垄换位,以调节地力,是一种用力少而得谷多的轮耕良法。赵过同时亦改良农具,例如设计了播种机、人力犁等,提高了亩产。武帝后期,农业技术已较汉初时大进。

bulb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是汉朝的儒学大师,官至江都王相和胶西王相,后因病辞去官职,从事修学著书。

 

 

 

0106phn001
汉武帝推代田法,改善农民生活。
0106phn001

平物价

汉初以来,各郡国都要把当地土特产及其他中央所需,贡往京师。但路远,运费贵,损耗又多,所贡之物,亦未必为京师所需。桑弘羊于是提出实行均输、平准之策:平准,就是平衡物价,官设于京师,负责掌握京师所需和产物在各地的差价;均输,即调节运输,官设于各郡国,根据平准官的信息,把所在地的土特产,扣除京师所需后,运往缺此物的地区出售,赚取差价。这无疑是商人所为,但由官府兼营,既可进益国库,又收平抑物价的作用。

 

亲治黄河

汉初,黄河屡次决堤。武帝二十五岁时,黄河又在瓠子决口,泛滥十六郡,虽命汲黯等发十万兵治河,但屡塞屡决,二十余年未见成效。四十八岁时,恰逢天旱少雨,武帝再发士卒数万,塞瓠子河口。是年春,武帝出巡至东莱,归途亲临治河工地祭祀河神,又令随从自将军以下,皆去负石堵决。此乃历史上首次有皇帝亲临指挥治河工程,官兵们士气大振,终完成堵河大堤。武帝后再派人掘支渠两条,导河水向北,减缓暴涨时的冲力。自此,黄河八十年间未发大灾。

0106ph002
黄河上的莲花渡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渡口
0106ph002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1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