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0505ph029
0505ph029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与孝”文化密切相关,“孝”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沿袭至今的“礼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之后,对先辈的厚葬成了“最孝”的表现。所以,出于对死者的缅怀和尊重,仿效现实阳宅建筑的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和凿山为室的崖墓便大量出现;与此同时,承载死者思想信仰、营造阴间生活氛围、具有特定丧葬功能的画像石、画像砖也伴之而盛行起来。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画家在丝帛等柔软材料上作画是天经地义的,但像这样在石壁等大型岩石上作画却是十分罕见。画家放弃柔软的毛笔而拾起锋利的刻刀,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划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形状分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的彩绘,但出土时多已剥落。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雕刻者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制作者准确地掌握对象在各种活动中最具特征、最生动、最优美的瞬间,删繁就简,遗貌取神,在一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中采用浅浮雕等多种造型手法,对动荡流逝的瞬间状态进行精彩的集中表现。飞扬流动的画面充满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和雄浑冲涌的力量和速度。这充分体现了雕塑者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热爱和对永恒幸福的祈求。个别小型条砖在制作的精美程度上虽不及大型正面方砖,但却给人一种深沉雄大的气魄,让人回味无穷,遐想联翩,后人往往在赞叹欣赏之余,也难以真正超越。

 

汉画像石虽然都具有浑厚质朴、深沉宏大的时代气息,但不同地区的画像石在题材内容、雕刻技法、风格样式上,仍然体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画像石是雕刻于墓室的,而死后可以葬于墓室的人物必然出身名门望族。所以,画像石也大都产生于富饶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山东南部西部、河南南阳和四川岷江流域,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北部。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出土最多,盛行于中原、西南和江南的广大地区,尤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最多。

 

画像石、画像砖由于粗重笨拙,故而被称作“强悍的艺术”。这样强悍粗犷的艺术风格恰好与汉大赋的柔美华丽形成互补,展现了秦汉心胸开阔、气派雄沉的另样风貌。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难以企及的。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史料性质不仅在美术史上有巨大意义,而且为后人研究汉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艺术思想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9月2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