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杜甫

0409ph025
0409ph025

杜甫出身在巩县(今河南巩义)一个具有诗书传统的旧世家。十三世祖杜预是博学多才的晋代名将,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文学之臣。深厚的家学为杜甫早年“读书破万卷”提供了有利条件。

 

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辅佐君主,救济天下,使尧舜时代的清明之治在当世重现。但动乱的时代使他有志难伸:少年漫游齐鲁、吴越,中年落榜困守长安,44岁出仕却遭遇安史之乱,晚年因兵祸四处漂泊,59岁病死在孤船上。坎坷的人生和长期沦落社会下层,使杜甫逐渐走向人民,成为一位替黎民呼喊的伟大诗人。

 

人生际遇对杜甫的诗风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亦概括了杜甫的诗路发展历程。少壮游历时期杜甫对自己未来充满信心,诗风豪迈奔放;困居长安时期忧思深沉,开始写出揭露社会危机的重大篇章;陷贼与从政时期描写安史之乱,诗风激切淋漓,情绪悲愤沉痛;羁旅巴蜀时期心情闲适,诗风转为清新活泼;滞留夔州时期总结兴衰,诗风苍凉沉郁、诗作美丽精致;漂泊荆湘时期步入艰难人生的最后阶段,诗风苍凉悲郁。

 

虽然半世潦倒,但杜甫矢志不移,他以诗歌为武器,记录时代,为民请命。早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杜甫就在作品中揭露上层官僚骄奢淫逸的生活,敏锐地觉察到盛世表像下隐伏的危机。《丽人行》讽刺了杨氏兄妹荒淫骄纵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触目惊心地展现了贫富之间的尖锐对比。在安史之乱中,杜甫用诗歌描绘了兵灾祸乱。名作《春望》传达的国破之恨与思家之忧感人至深;组诗 《三吏》、《三别》揭露了统治者在平叛战争中的昏庸无能,强征民丁的人间惨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天下寒士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真诚愿望。这些反映时事、抨击时弊、言志述怀的名篇奠定了杜诗“诗史”的诗坛美誉。此外,杜甫许多记述登览行旅、友情亲情和文艺评论的作品也十分优秀。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正是唐代诗人元稹对杜诗集前代艺术之大成,而又兼擅各种诗体的赞誉。从诗体来看,杜甫掌握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并富有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从形式技巧、语言音律来看,他的创新为历代诗人开启了许多法门,也因此而成为一些诗歌流派的始祖;从主题内容来看,他在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成为唐代以后关怀现实的文人提倡诗歌革新的最佳榜样;从思想内涵来看,作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刻地表现了爱国精神,是当之无愧的“诗圣”。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宋代以后,杜诗的注家蜂起,号称“千家注杜”。公元十一世纪,杜甫诗集传入日本,十八世纪传入英、法、俄等国。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