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杜甫一生的足迹

0409phn001
杜甫像
0409phn001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深厚广博,写尽了人间的悲欢和历史的兴衰,被称为“诗史”;他的为人,耿直热诚,毕生忧国忧民,被誉为百世之楷模。诗歌成就和品格情操汇集于一身,使他成为人们传诵的“诗圣”

bulb

“诗史”

“诗史”是指杜甫的诗善用叙事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杜诗被称为“诗史”,早见于中晚唐的文献记载。孟棨《本事诗》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bulb

“诗圣”

自宋代以来,杜甫就被尊为“诗圣”。这一称谓的含义很广。宋人程珌《曹少监诗序》说:“诗难言也。自洙泗圣人既删之后,惟唐杜工部实擅其全。”指杜诗的成就可以继承圣人孔子所删的《诗经》。明人方孝孺在《成都杜先生草堂碑》中评杜诗“微意所属,时以古昔命世圣贤自拟”。指杜甫的“忧民闵世之心”与圣人相同。因此“诗圣”之称概括了杜甫的思想品格和诗歌成就在历代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0409ph003
西安杜公祠
0409ph003

杜甫的十三世祖是晋代的名将当阳侯杜预,他博学多才,武功、政事、学术皆有成就。杜预既在西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又曾经兴修水利,开发南方,其所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经学名著。这位先祖是杜甫心目中最理想的“奉儒守官”的楷模。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主政时期著名的文学之臣,他诗才很高,对形成五言律诗有过贡献,特别在五言排律方面,最影响杜甫,所以杜甫自豪地说“诗是吾家事”。杜甫的父亲杜闲曾当过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但这时家道已经衰落。杜甫出身在这样一个具有诗书悠久传统的世家,为他早年“读书破万卷”提供了有利条件,养成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浓厚感情,促使他在追求功业的同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0409ph002
成都少陵草堂碑
0409ph002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青年时代曾漫游吴越、齐鲁。35岁到长安求仕,很不得志。此后在长安困守10年。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杜甫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在回家探亲时,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他与难民一起流亡,被安禄山军俘到长安,后逃到凤翔,投奔唐肃宗,任左拾遗。不久贬华州司功参军。干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弃官,经秦州,同入蜀,在成都营建草堂。两年半后,因蜀中军阀混战,流亡梓州、阆州。回到成都后,被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杜甫离成都南下,次年至夔州,旅居二年。57岁时出川,在岳州、潭州、衡州一带漂泊。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病死在湘水上,享年59岁,有《杜少陵集》传世。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