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南詔風俗有趣又開放

1705ph032
今日雲南麗江地區納西族過節情景
1705ph032

南詔境內的民族以爨蠻為主,而又分為東爨烏蠻和西爨白蠻。王室族屬於烏蠻,貴族多屬白蠻。此外,另有「和蠻」(今哈尼族先民)、「盧蠻」(今族先民)、「磨些」(今納西族先民)、「尋傳」(今阿昌族先民)、「裸形」(今景頗族先民)、「金齒」(今傣族先民)、「望蠻」(今佤族先民)、「朴子蠻」(今德昂、布朗族先民)等少數民族廣泛分佈各地。南詔是一個由多民族共同組成的地方政權。

1705ph033
今日雲南地區的彝族姑娘
1705ph033

「爨」本是蜀漢時期的南中(今雲南、貴州一帶)大姓之一。至於東晉,爨氏世守南中,形成地方割據局面。「爨」遂逐漸由姓氏變成民族泛稱──「爨蠻」。隋唐之際,爨蠻分成東、西兩爨:東爨在今雲南省昭通、瀘西、尋甸、嵩明、建水及貴州威寧一帶,西爨在今曲靖、馬龍、昆明、晉寧、澄江、安寧、祿豐一帶。東爨的主體民族為「烏蠻」,西爨的主體民族為「白蠻」,分別演變成了今天的彝族、白族等少數民族。

1705ph034
爨寶子碑
1705ph035
爨龍顏碑

南詔統治區內民族眾多,習俗各異。所謂南詔習俗,只是就其主體民族而言,也因烏蠻、白蠻之分而有所不同。白蠻受到漢族習俗的影響較多,而烏蠻習俗則保留了更多的傳統特色,具體表現在命名、穿戴、飲食、婚姻、喪葬、節祭各個方面。它們中的許多至今仍在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中沿襲不變。

 

父子連名是南詔主體民族的命名制度。其形式是以父親名字的末字作為兒子名字的首字,世代相連不斷。南詔王室的命名就是如此,如盛邏皮-皮邏閣-閣邏鳳-鳳伽異-異牟尋-尋閣勸-勸豐佑等。此一命名制度淵源於氐族羌族的傳統,有助於財產繼承和政統維繫。

1705ph039
南詔世系表
1705ph039

南詔主體民族的服飾,男子略同漢人,女子短衣着裙,習慣披氈、跣足(赤腳)。男子將頭髮匯於腦後作髻,女子分為兩股辮髮為髻。女子不施粉黛,以酥(乳酪)塗髮,髮上與耳喜綴各種飾品。貴族別戴「頭囊」,其形狀像一花筒,兩邊有飄帶垂下。南詔主體民族喜好生食食物,即將肉類配以佐料生吃或烹至半生不熟吃。用此方法加工的鵝肉稱為「鵝闕」,倍受喜愛。此一食俗至今仍流行於大理一帶,稱為「生皮」,白語叫做「海宵」。

1705ph036
《南詔圖傳》(局部)中所見的男女衣飾及穿戴
1705ph036

南詔主體民族的婚前性行為較為自由,婚後則受到限制,一旦發現私通,男女均要被處死。喪葬既有火葬,也有土葬。烏蠻多行火葬,人死後三日焚屍,骨灰和土一起掩埋。焚前先收雙耳,儲存瓶中,以供四時祭祀。白蠻多行土葬,形式同於漢族,唯三年以後需撿骨重葬。

1705ph037
大理火葬罐
1705ph037

南詔節祭主要有盛會客、星回節和火把節。盛會客在每年農曆十一月一日,家家戶戶需於戶外插設桃茢,以除不祥,同時備酒宰肉,親戚鄉鄰互相邀宴,作樂慶賀三日。星回節在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君臣遊樂並賦詩唱和。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據說與火燒松明樓的傳說有關。屆時,人們各持松明火把相燒為戲,謂之「驅禳」。別的節祭則與漢族相似,只是不過寒食和清明節。

bulb

火燒松明樓

蒙捨詔有一座用松枝蓋成的大樓,稱松明樓。皮邏閣令五詔首領前來松明樓祭祖。除越析詔首領未有赴會外,其餘四詔首領如期前往。皮邏閣命人點火焚樓,四詔首領均被燒死。

1705ph038
火把節場景
1705ph038
Last updated:
2018-09-10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