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0115ph001
鄭和塑像
0115ph001

鄭和前後七次(成祖期間六次,宣宗期間一次)遠航,歷時長達28年之久。究竟明成祖為何花費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多次派鄭和出使西洋呢?針對這個問題,學者提出了種種不同的看法,諸如為了宣揚國威、睦鄰外交、拓展貿易、尋找惠帝等等。不過這些看法是依據各種相關的史料提出的,並非有真憑實據,因為明朝中後期開始重農抑商、閉關鎖國,鄭和死後,下西洋的原始檔案全部被毀,國內的碑刻遺跡也僅存幾處,所以真實原因已無從查考了。

0115ph004
泉州今貌。泉州是鄭和下西洋的其中一個中轉站。
0115ph004

宣揚大明國威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目的之一。明太祖統治時期,着眼點主要放在穩定國內局勢,因此與海外諸國的關係逐漸削弱,中國的國際威望也跟着降低。

明成祖即位後,國力日趨強盛,於是力求在外交上有一番大作為,在海外諸國樹立華夏中國的崇高威望,從而達到萬國來朝的盛況,成為了明成祖追求的目標。鄭和下西洋,就是明成祖為實現這一目標所採取的重大舉措。

0115ph005
鄭和航海圖(部分)。鄭和下西洋是明成時期的主要睦鄰外交措施。
0115ph005
gongminkejiangzuojianbaodetu_ming
鄭和下西洋略圖
gongminkejiangzuojianbaodetu_ming

睦鄰外交,即與海外諸國建立起友好關係,是鄭和下西洋的另一重要目的。作為東方的泱泱大國,中國很早就形成了一套獨特的世界秩序觀,即中國是世界的中心,是禮義之邦,而周圍則是落後的蠻夷之地。因此中國應該安撫四夷,並承擔起對他們教化、開導和幫助他們發展的責任,也就是所謂「宣德化而柔遠人」。明初的統治者也是本着這種觀念,來制定對外政策。派鄭和下西洋就是希望在海外樹立起中華禮義之邦的形象,表達明朝政府的友好誠意,從而達到與海外諸國「同享太平之福」的目的。

 

鄭和船隊在西洋各國的確做了廣泛的貿易活動,促進了中國與西洋諸國的物資交流,但拓展貿易似乎不是鄭和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這是因為:一,當時的中國經濟還是以自給自足的農業為主導,工商業雖然發展不錯,但是還沒有達到要去海外開闢市場的地步。二,鄭和船隊在海外的貿易,是以官方的朝貢貿易為主。這種「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並不計較實質利潤,而是為建立睦鄰的友好關係。儘管如此,鄭和船隊的貿易活動,對中國和西洋各國的經濟發展,還是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0115ph007
宣德青花靈芝石榴尊。中國瓷器是對外貿易的主要輸出品之一。
0115ph007

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為了尋找惠帝朱允炆的下落。據說「靖難之役」後,惠帝並沒有死,而是逃到海外,所以成祖要派心腹去海外搜尋,以免惠帝威脅他的統治地位。這種說法的可信度較低,因為惠帝以仁弱著稱,即使真的逃到海外,也威脅不了成祖,成祖根本沒有必要一再派遣鄭和率如此龐大的船隊出海搜尋。

Last updated:
2022-05-17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