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lendid
Chi Culture
由明朝永樂帝開始營建的紫禁城宮殿,經明清兩代23個皇帝的改建、擴建,終於使其成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木構建築群,在對紫禁城宮殿、樓、台、亭、閣的裝飾中,從屋頂與斗拱、從台基與柱板、從內外檐裝修、從天花藻井,以及彩畫和琉璃飾件,無不體現着唯我獨尊的皇家氣派。
紫禁城內規格最高的太和殿、中和殿及保和殿,共建在一座由漢白玉台基、須彌座加欄杆組成的三重台基上,更令它們增添了高大巍峨的莊嚴和神聖。
紫禁城內的太和殿採用了最高級的屋頂形式── 重檐廡殿頂,並覆蓋以黃色琉璃瓦,在檐脊背上裝有最高等級的琉璃飾件,再加上對這些建築物精美考究的裝修,各種琉璃裝飾的點綴,使紫禁城宮殿,既神聖莊嚴又富麗堂皇。特別是在一些等級高及有特殊用途的宮殿,如太和殿、養心殿、齋宮、欽安殿、皇極殿等建築的頂棚上,特別裝飾的蟠龍藻井,更增添了皇家建築神聖而又神秘的氣氛。
明清時期,琉璃生產的工藝技術獲得長足發展,五彩斑爛的琉璃被燒製出來,從而為工匠們在紫禁城建築中,廣泛採用琉璃裝飾提供了條件。故宮的富麗堂皇,正是由大小宮殿屋頂上瑩潤光亮的黃色琉璃瓦,以及散佈於宮廷各處,色彩豔麗的琉璃裝飾所造就。
在紫禁城內用琉璃裝飾的照壁,最為特殊的要數立於皇極門南面的一塊九龍壁。該照壁長29.4米,高3.5米。照壁主體是用特制的琉璃塊拼成的,顏色不同,形態各異。9條巨龍,各戲一顆寶珠,翻騰自如,栩栩如生,下面則用綠色的海水,翠藍色的流雲、山崖作背景。九龍壁圖案共用了270塊琉璃裝飾,終於拼接成工藝極其精美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