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202125phn013_01
河北年畫:《回荊州》中的孫夫人。(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25phn013_01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十二月,孫權主動提出將妹妹嫁給劉備。孫權為甚麼要這麼做呢?《三國演義》說周瑜向孫權獻計,請孫權假意向劉備提親,將妹妹嫁給他,招劉備入贅,騙他入東吳後,就將其囚禁,逼迫他交還荊州。其實,史書上並無周瑜向孫權獻計嫁妹,逼劉備還荊州的記載。

 

《三國志‧劉備傳》說:「權稍畏之,進妹固好。」這就是說,孫權對劉備有所畏懼,所以將妹妹嫁給他,進一步鞏固孫劉聯盟。孫權為甚麼會怕劉備呢?因為此時劉備已經奪取荊州南部四郡,駐屯公安,聲威日隆,被屬下推舉為荊州牧。正如清末民初歷史學家盧弼《三國志集解‧先主傳》中所說,孫權以其妹「嫁此近五十之老翁,史文『進妹固好』四字,大可玩也。」劉備亦不是如小說所言入贅東吳,而是孫權送妹至劉備駐地公安。由於史書對這樁政治婚姻記載甚簡,以至這個孫夫人叫甚麼名字都未能考實。《三國志》中並未提及孫夫人的真實姓名。《三國演義》曾提到孫堅之女名曰孫仁,故後文出現的孫夫人應是這位孫仁。不過,東晉劉宋時期的史學家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時,曾提到孫仁乃是孫堅庶子孫朗的別名。換言之,孫仁其實是一位男子。這個孫夫人是孫權的親妹妹,但《三國演義》卻將她寫成是孫權的小姨、孫堅第二夫人吳國太之女,也就是孫權的異母妹。

 

既然孫權主動提婚,劉備既能憑藉政治聯姻鞏固孫劉聯盟,從孫權手上得到江陵,又能娶美人為妻,他又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就答應與孫權的妹妹成親。孫權的妹妹不過二十多歲,劉備此時年已四十九歲,比孫夫人大約三十歲,是典型的老夫少妻。以孫夫人的年齡估計,她想必對愛情也有憧憬。當她得知自己要嫁給一個年近半百的老翁時,很難想像會感到愉快。不過她也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只能聽從兄長安排。

 

《三國演義》以諸葛亮如何授錦囊妙計、趙雲如何按計行事、保護劉備及夫人安全返回荊州等情節穿插其中,把這段故事寫得有聲有色,相當精彩。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與孫夫人十分恩愛,劉備愛她到了不問政事,樂不思蜀的地步;孫夫人也愛劉備,願意與他共同進退,掩護他擺脫東吳的追兵,甚至為他殉情。不過,事實是劉備既未進入吳國與孫夫人成親,而是孫權送妹至劉備駐地公安,所以周瑜囚禁劉備、劉備沉醉溫柔鄉等一系列故事,自然純屬《三國演義》虛構。那麼,劉備與孫夫人的婚姻關係又是如何?

 

孫堅乃著名虎將,戎馬半生,連董卓的猛將華雄都被他斬殺。《三國演義》將斬華雄的功勞算在關羽身上,是典型的移花接木,張冠李戴。虎父無犬女,孫堅此女也非尋常女子,是個女中豪傑。孫夫人才智敏捷,惟與孫策、孫權諸兄一樣,剛猛有餘,溫柔不足,是個強蠻女子。有百餘名侍衞婢女隨她出嫁,個個執刀侍立兩旁。劉備每次去孫夫人的房間,看到身邊如此眾多執刀之人,臥室之中充滿刀光劍影。《三國志‧法正傳》說劉備不禁「衷心常凜凜」(「凜凜」是「戒懼貌」)。劉備每次見孫夫人,總覺心神不寧,心生戒懼,並非誇張失實之詞。用宋末元初的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鑑》所說,就是「恐為所圖也」。

202125ph015
孫夫人像
202125ph015

《三國演義》如此描寫劉備與孫夫人洞房的情景:「卻說玄德見孫夫人房中兩邊槍刀森列,侍婢皆佩劍,不覺失色。管家婆進曰:「貴人休得驚懼。夫人自幼好觀武事,居常令侍婢擊劍為樂,故爾如此。」玄德曰:「非夫人所觀之事,吾甚心寒,可命暫去。」管家婆稟覆孫夫人曰:「房中擺列兵器,嬌客不安,今可去之。」孫夫人笑曰:「廝殺半生,尚懼兵器乎?」命盡撤去,令侍婢解劍服侍。當夜玄德與孫夫人成親,兩情歡洽。」實際上,「兩情歡洽」只是小說家言,劉備此時驚懼,決非廝殺半生便可得免。床幃羅帳之中,人無可防,若然對方有意加害,自己手無寸鐵,又豈能存活?

 

孫夫人到劉備身邊,有可能肩負着某種特殊使命,甚至在關鍵時刻挾持劉備做人質也未可知,故劉備見了她才會害怕。這看似小說家言,其實不然。《三國志•蜀書•趙雲傳》引《(趙)雲別傳》曰:「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孫夫人仗着自己是孫權之妹,平日就相當驕橫。她帶來了為數不少的東吳官吏和軍隊,常有越軌不法之舉。由於劉備與孫夫人關係不睦,兩人成親之後沒有住在一起。孫夫人住在公安城(即孱陵)西,遂和劉備同城異域,而城中有吳國官兵聽她指揮。當時劉備的駐地在荊州公安,孫權的京城在揚州丹徒,前者在西,後者在東,而孫夫人分居之地在公安之西,明顯與坐鎮揚州的哥哥,形成左右夾擊劉備之勢,難怪劉備要築城防備。劉備為了防範孫夫人對己不利,要嚴肅持重的趙雲「特任掌內事」,保護自己,防制孫夫人。《三國志•法正傳》引了諸葛亮之言曰:「主公(劉備)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彊(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根據諸葛亮的說法,劉備在公安時,害怕北面曹操強盛,擔心東面孫權威逼,身邊又恐懼孫夫人生變,可知劉備將孫夫人看成與曹操和孫權同樣嚴重的威脅。事實上,自從孫夫人嫁到荊州後,荊州方面就處於戒慎恐懼之中。誠如中國作家陳邇冬《閒話三分》所言:「諸葛亮不動聲色注意於後,趙雲出入防範於前,他們隨時都是提心吊膽的。」

202125ph016_01
劉備像,清末京劇一百人物像冊。
202125ph016_01

對孫夫人而言,以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隻身遠嫁異域,周圍的人對她又多懷敵意猜疑,她何嘗不是棲身荊棘呢?平心而論,孫劉聯姻對孫、劉雙方皆利大於弊。對孫權而言,他能專心在東線與曹操較量,不必為荊州之事費心;對劉備而言,維護聯盟也極為重要。若與孫權為敵,他將要應付曹操和孫權兩大勁敵,對他並無好處。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雙方惟有互諒互讓,暫時擱置分歧,鞏固聯盟,只有這樣才對雙方有利。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劉備帶兵入蜀,留下孫夫人照顧兒子劉禪。聽說劉備去了益州,孫權覺得自己被劉備欺騙,怒不可遏。為甚麼孫權認為劉備欺騙了他呢?原來當初孫權欲借道劉備在荊州的轄區,奪取益州,故致信劉備,提出與劉備共同進軍益州。但劉備回信拒絕孫權之請。孫權大怒,命令孫瑜帶領軍隊,欲強行通過劉備的地盤。劉備對孫瑜說:「汝欲取蜀,吾當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此乃棉裏藏針,軟中帶硬的外交辭令,這就是「被髮入山」的成語出處。劉備又派關羽、張飛等人扼守通向益州之要道,擺出準備與孫瑜大戰一場的陣勢。孫權見劉備意志堅決,而且早有準備,自己的大軍難以強攻,何況與劉備徹底破裂尚非其時,惟有撤軍。如今劉備自己卻先下手為強,簡直是表裏不一,實在太卑鄙了。孫權氣得大罵道:「滑虜,乃敢挾詐如此!」一怒之下,孫權直接派大船來接走孫夫人,猶如現在兩國交惡召回自己國家的大使一樣。此時孫夫人住在公安,諸葛亮、趙雲在此留守,這是一個頗為難辦的差事。孫夫人要回娘家,諸葛亮、趙雲都不便阻攔,也不能去益州請示劉備後再放行,因為這是主公的家務事。經過一番對峙談判,最後只能讓孫夫人走,但孫夫人不但自己要走,還要把劉備四歲的幼子劉禪一起帶走。劉禪並非孫夫人所生,其生母是已故的甘夫人。孫夫人乘眾人不備,將劉禪抱到船上,眼看就要帶往江東。若孫夫人得逞,諸葛亮就無法向劉備交代。在此千鈞一發之際,趙雲與張飛及時得報,旋即率軍從陸路趕上,勒兵截江,奪回劉禪。此事雖是野史《雲別傳》所載,然《資治通鑑》採信,當非虛言。《三國志‧先主穆後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則說是諸葛亮派趙雲去截江。《三國演義》第61回《趙雲截江奪阿斗》即以此為素材。但《三國演義》說孫權派人以國太病危誘騙孫夫人回鄉,孫夫人因思母心切,顧不得通知劉備,就帶着劉禪趕回東吳則不是事實。

202125ph017_01
描繪諸葛亮、趙雲與張飛在長江奪回劉禪的圖畫。
202125ph017_01

孫夫人這樣做,或許是出於喜愛孩子之心。雖然她嫁了劉備,但尚未生兒育女。一般而言,女人都有母性,孫夫人或許喜歡這個孩子。劉禪平時就由她照顧,彼此已經相處三年,建立了情同母子的感情。孫夫人走的時候,不假思索就帶着劉禪同歸故里,或許這是孫權的陰謀,劉禪是劉備的獨子,若將其劫持到江東就是人質,日後與劉備談判時,這是逼迫劉備就範的絕佳籌碼。幸虧趙雲等人及時率軍攔截,奪回劉禪,才能化險為夷。據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漢晉春秋》記載:「先主入益州,吳遣迎孫夫人。夫人欲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

 

劉備入蜀時,特命趙雲為留營司馬,就是為了防範孫夫人,而性情剛猛的孫夫人肯定不願受制於人,可想而知她在荊州的日子自然不會快活。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王炎平在〈劉備與孫夫人關係考釋〉一文指出:「孫夫人還吳,既是孫權迎還,又是劉備集團逼還,也是孫夫人自己負氣而還。孫權迎妹,是因為在政治上對劉備的態度有了變化;劉備集團不阻孫夫人還吳,是因為這個集團一直以孫夫人為劉備身邊的隱患;孫夫人負氣還吳,是因為夫婦關係不諧因而不滿。三者的情況不一樣,然而受害的卻是孫夫人。……孫夫人的遭遇,確乎是很不幸的。」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後,採納群臣之議,娶吳懿之妹吳氏為繼室,劉備與孫夫人的婚姻關係終告破裂。這場被《三國演義》描繪得頗為幸福的婚姻,歷時不到兩年就壽終正寢了。

 

《三國演義》第84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對孫夫人的結局是這樣描寫的:「時孫夫人在吳,聞猇亭兵敗,訛傳先主死於軍中,遂驅車至江邊,望西遙哭,投江而死。後人立廟江濱,號曰梟姬祠。尚論者作歎之曰:先主兵歸白帝城,夫人聞難獨捐生。至今江畔遺碑在,猶著千秋烈女名。」當然這純屬虛構。實際上孫夫人回東吳後的下落如何,史書隻字未提,大概她很難再嫁別人,也沒有幾個人敢娶她;她也沒有理由會為劉備自殺。她雖是一個才捷剛猛的巾幗英雄,卻是政治角力的犧牲品,她的一生都未能得到愛情的滋潤,享受幸福的婚姻。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11-15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