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榮耀和災禍——故宮宮燈故事

202127phn058_01
北京故宮內各式各樣的宮燈(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7phn058_01

在沒有電燈的年代,照明通常以蠟燭為主。北京紫禁城內,在電燈未出現前,照明同樣主要用蠟燭為光源的燈具。這些宮燈在功能上可分為具實際照明用途的燈具,以及在節慶時才懸掛觀賞的綵燈。別以為宮中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燈具,其實用燈的數目和款式都要依禮法而行,皇帝賞賜官員一盞引路燈,已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更有官員因為不依禮法用燈而遭抄家。

202127ph004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局部,清代郎世寧作。畫中可見掛有多盞宮燈。
202127ph004

清代製作宮燈一般由內務府造辦處統一管理,宮中有專門製作燈具的作坊,名「燈裁作」。宮燈會因不同的用途做成各種形式:如放在桌上的叫桌燈或座燈;掛在屋頂下的叫掛燈;高架支在地上的叫戳燈;拿在手中用於室外的叫把燈……。這些燈具既是照明的用具,也是精美的工藝品,特別是燈罩的裝飾千變萬化,主要是用雕竹、雕木、鏤銅及金屬做成框架,外糊紗絹,再加羊角或玻璃。有的在燈罩上方加置華蓋,燈下加掛垂錦以及珠玉金銀穗墜,有的還在燈罩四周懸掛吉祥雜寶流蘇瓔珞。

202127ph005_01
宮燈結構圖
202127ph005_01

因燈具以燃點蠟燭為光源,火對紫禁城來說是頭號大敵。為避免火災,宮內的防火措施非常嚴格,因此對燈火的管理也很嚴。清代外朝除朝房及各門外,均無燈。外朝無燈,早朝又在天亮以前,王公大臣上朝,即使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路,光線也是很差的,如果近視或花眼,就太不方便了。但依據禮制,唯親王才准有燈引路至景運門或隆宗門,軍機大臣可提羊角燈入內右門,其餘的人均不得用燈引路。景運門和隆宗門,是進入內廷的第一道禁門。到了這裏,也就到了養心殿或乾清宮外,王公大臣們進了內廷,不要說提燈引路,就是貼身護衞和隨從,也不得進入,只能在這兩個門外台階下二十步以外站立,可謂戒備森嚴。

202127phn059
北京故宮養心殿內的宮燈(圖片提供:王瓊/FOTOE)
202127phn059

外朝無燈,對皇帝是沒影響的。皇帝的待遇當然與眾臣不同,皇帝出入,前有引燈數對,每盞用五兩重蠟一支;另有門燈、站燈若干對,每盞用八兩重羊油蠟一支。嘉慶時還規定,皇上出入,駕後添設明角燈四盞,以資照明。冬季上早朝,往往天還未亮,還會在皇帝寶座兩側列羊角燈數對。如此一來,不但皇帝身邊的光線足夠,而且在大臣參見皇帝,抬頭仰望之時,會給帝王增加一種光線籠罩所帶來的神秘感吧。

 

有了這些禮法規定,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准許臣子使用燈來照明,便成為一種恩寵。例如,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在保和殿御試,交卷後,皇上與修撰蔡元升談話,一直談到暮色低垂才結束。康熙帝見天色已晚,便命侍衞執燈伴送蔡元升出宮,這已是很例外的恩寵了。

 

與外朝不同的是,清代內廷與東西長街均有路燈。這些路燈以石為座,銅為樓,銅絲為門壁。它們不是靠燭光照明,而是一種油燈,每晚內府庫監添油點燈,以便巡看關防。到了清代晚期,由於普遍使用玻璃,這些路燈上的銅絲門壁改用玻璃,既防風又明亮,那時安裝的玻璃上,中間畫有紅色大圓「壽」字,四角各畫一隻紅色蝙蝠,象徵「福壽」。

 

在當時,只有皇宮內才能設置這種考究的路燈,王府和其他地方是不准設置的。設置了就是違制、僭越。例如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在嘉慶登基伊始就被定罪抄家,其罪狀之一就是違例在府內設有和宮廷裏一樣的路燈。

202127phn060_01
北京故宮內的路燈(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7phn060_01

內廷除了路燈外,各宮殿室內的燈具設置更是琳琅滿目。以咸豐二年(1852年)所立的養心殿三殿燈賬為例,其中僅東暖閣就安掛燈45座,15種樣式。每逢年節,各殿還要增設燈具。每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又稱燈節,是一次賞燈晚會。所懸燈做成鳥獸或花果狀,上糊白紗,繪有彩畫,還有鰲山燈、龍燈,長5尺,10個太監用竹竿支着,前邊一人執一燈珠,取龍戲珠之意。

 

到了清末,宮內早於各地首先安了電燈,並自設有發電機,宮燈之類的,有的成為宮殿點綴裝飾品,有的被收入府庫,使用蠟燭的宮燈便告別了歷史舞台。

202127phn061_01
北京故宮文華殿前的路燈(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7phn061_0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6-2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