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因何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202122phn004_01
位於西安漢城湖公園內的漢武帝雕像(圖片提供:古橙文化/FOTOE)
202122phn004_01

有不少史家將秦始皇與漢武帝相提並論。宋代史學家司馬光認為,武帝窮奢極欲,刑罰嚴酷。他對內大興宮室,對外征討四夷(古代對中原周邊各族之泛稱),耗費巨大;他又迷惑於神怪之說,巡遊無度,故要橫徵暴斂,充實國庫,致使百姓困窮,淪為盜賊者甚眾,與秦始皇的本質相差無幾。但秦朝滅亡,漢朝興盛,因為武帝能尊崇先王之道,接受忠言直諫,厭惡別人蒙蔽他;他努力搜羅賢才,賞罰分明。武帝晚年能痛改前非,將皇太子託付給合適的大臣,這正是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的原因所在。司馬光的評論是很有見地的。

 

嚴吏政策

武帝雖獨尊儒術,親近儒者,但並不委以重任,授予實權。他採取了秦朝重吏輕儒的政策。其實,武帝對儒家是尊而不用的。武帝起用儒生,只是為了粉飾太平,他所倚重的是力主嚴厲刻薄的酷吏,以儒術包裝法家而已。他雖曾以儒家的公孫弘做丞相,但公孫弘其實也是文法吏(通曉法令、執法嚴峻的官吏)。武帝時代的丞相,不過聊備一格,實權操於御史大夫之手。至於御史大夫之人選,多為法家,趙禹、張湯、杜周、桑弘羊等為表表者,他們大都精明幹練,辦嚴酷無情,他們治下的臣民往往因小過而獲重罪。他們有兩個最重要的任務:一是嚴防叛亂,二是搜刮財富。

202122phn005_01
公孫弘少時曾為獄吏,後有罪而免。因家貧而替人牧豬為生。圖為描畫其牧豬情況。《瑞世良英》卷二。(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22phn005_01

武帝為了徹底控制全國,着手改訂法律。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他命張湯、趙禹共定律令,務求深刻嚴厲。如「見知法」規定,若別人犯法,知情不報者,與犯者同罪。終至酷吏輩出,著名的有義縱、王溫舒等。他們曾創下一日殺數百人的紀錄,甚至有一次更毀滅千餘家,自然難免株連無辜。至於武帝一朝,有幾位丞相是獲罪而死,地位稍次的大臣,以及地方大吏被誅者,更不計其數,這是武帝晚年的一大失政。

 

橫徵暴歛

至於搜刮財富方面,更是巧立名目,無所不用其極。公元前119年,漢軍與匈奴主力決戰時,山東發生嚴重水災,七十幾萬災民饑寒交迫。武帝為了充實國庫,採納了桑弘羊和張湯的建議,向全國人民徵收財產稅,是為「算緡」。武帝頒布「算緡令」,規定商人財產每2000錢須繳納120錢(名為一算)作為財產稅,至於一般小手工業者,則每4000錢繳納120錢。

 

「算緡令」頒布後,富豪大都不願主動申報,千方百計隱匿財產。於是,武帝在兩年後頒布「告緡令」,鼓勵舉報。朝廷賞給舉報者為沒收財產的一半,結果中產以上之家幾乎都被舉報。右內史義縱不願落實「告緡令」,認為舉報者俱為亂民,應予搜捕。武帝大怒,將他處死;大農令顏異也對告緡令不以為然,最終被扣上「腹誹」(口裏不説,心裏不滿)的罪名處死。

202122phn006_01
漢五銖銅錢,北京市懷柔區出土,首都博物館展品。(圖片提供:左冬辰/FOTOE)
202122phn006_01

為甚麼武帝要橫徵暴歛,導致民生日困,民怨沸騰?這主要是為討伐匈奴而起。連續十幾年與匈奴血戰,動員幾十萬大軍長途遠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馬就死了十幾萬匹,陣亡的將士多達數十萬之眾。抗擊外敵侵擾,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似乎無可厚非,但邊境威脅解除後,武帝仍然窮兵黷武,令百姓負擔沉重,苦不堪言。武帝晚年對匈奴的戰役屢遭敗績,他曾派李陵和李廣利北伐匈奴,皆全軍覆沒。由於過分虛耗國力,加上發生多次大旱、大雨雪、蝗災和瘟疫,百姓饑饉,盜賊蜂起。元封四年(公元前107),河南、山西、河北、山東等地流民達到二百萬口,無戶籍者四十萬口。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以後,農民起義頻生。起義農民建立名號,攻打城邑,奪取武庫兵器,釋放死罪囚徒,誅殺郡守、都尉。至於數百為群的農民,在鄉里搶奪地主的糧食財物,更是多不勝數。漢武帝派「繡衣使者」(這些人身穿繡衣,是一支秘密警察)分區鎮壓,大肆屠殺,但是農民軍散而復聚,據險反抗,難以根除。

 

痛定改革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繡衣使者江充借追查宮中巫蠱的名義逼迫衞太子,激起衞太子發動兵變。結果,江充被殺,衞太子也兵敗自殺,衞皇后也被賜死。武帝痛定思痛,決定改革變更,與民休息。在征和四年,他下「輪台罪己詔」說:朕即位以來,做了許多錯事,使天下百姓憂愁困苦,現在已經後悔不及。自今日起,所有損害百姓利益,浪費天下錢財的事,全部停止。他斷然驅逐為他求仙藥而勞民傷財的方士,拒絕在輪台(今新疆輪台)屯田遠戍,停止向西修築亭障,申明此後停止征伐,減輕徭賦,與民休息。他還命趙過推行代田法,改進農具,發展生產。這樣,農民暴動終告平息。

 

漢武帝在位五十餘年,犯過種種過失,幾乎將漢朝推向崩潰邊緣,但武帝不是秦始皇,他沒有重蹈秦亡的覆轍。他晚年能反思己過,發布輪台罪己詔,檢討了自己的種種失誤調整統治政策,將政策的重點轉到減輕人民負擔、恢復民力。另外,他又安排好嗣君和輔政大臣,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創造了條件。武帝能因時制宜,勇於改過,這是武帝比秦始皇高明之處。我們應注意,漢朝是從秦朝手中奪取政權,亡秦的教訓令人們印象深刻,這也是武帝能以亡秦為鑑戒,避免重蹈覆轍的重要原因。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4-14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