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朱元璋有火焚慶功樓嗎?

聲音導航:

 

202107phn028_01
朱元璋杖斃藍玉場景,北京十三陵明皇蠟像宮(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07phn028_01

關於平民出身的草根皇帝朱元璋的神奇傳說,在明朝時就出現了許多,到清代之後,傳說就更多了。比如他的出生傳說、放牛奇聞、出家故事、神奇相貌等等,都有神化、異化的結果。「火焚慶功樓」的故事,是傳說他當了皇帝之後,為防止功臣篡權奪位,把開國功臣燒死在「慶功樓」裏的故事。這一傳說,主要是假託明代中期郭勳(開國功臣郭英之後)所著的《英烈傳》,到清代以後假借胡惟庸案,特別是藍玉案的故事添加編造出來。

 

藍玉也是安徽定遠人,早年投入開平王常遇春部下,並成為常遇春的妻弟。藍玉「臨敵勇敢,所向皆捷」,積功升為「大都督府僉事」。洪武四年(1371年),藍玉隨從傅友德進攻四川;洪武五年跟隨大將軍徐達征討北元,再隨從沐英收服吐蕃;洪武十二年獲封永昌侯;洪武十四年率軍征伐雲南;洪武二十年在遼東收復蒙古貴族納哈出的戰爭中再立奇功。他也是繼徐達和常遇春之後,明朝最有軍事才能、功勳卓越的大將。

202107ph002
藍玉雕像
202107ph002
202107phn029_01
常遇春畫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07phn029_01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藍玉配征虜大將軍之印,率15萬大軍向蒙古汗所在的捕魚兒海(今內蒙古的貝爾湖)發動進攻,大脫古思帖木兒汗及其太子天保奴等西逃,但他的后妃和次子地保奴等64人,昭宗之妻、公主等59人,以及宗室藩王2994人,官兵及家屬77000人被俘獲,並獲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馬駝牛羊15萬餘。此役之後,北元一蹶不振。當年十月,北元汗及其太子均被殺。明與蒙古政權的對決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當藍玉的捷報傳至京城,舉國歡呼,朱元璋大喜,讚譽藍玉可比漢之衞青、唐之李靖,封他為涼國公。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藍玉再出兵建昌,擒獲反叛的元降將月魯帖木兒父子,被封太子太傅。在平定蒙元的過程中,藍玉從北邊到南疆,從東北到西北,居功至偉,權力和地位在洪武朝都達到了最高峰。

 

藍玉軍事生涯的頂峰也是政治生命的終結。戰功赫赫的藍玉居功自傲的心態日益突出,由於驕蹇自恣,違法亂紀、目無國法,甚至目無皇權的現象日益增多。比如,他在捕魚兒海大敗蒙古大軍之後,竟然霸佔了蒙古王室的妃嬪,這是大逆不道的。他從北元掠取了大量戰利品,「私其駝馬珍寶無算」。他還私派家人到雲南等地販賣食鹽,既擾亂地方秩序,也破壞國家法度。他還橫暴百官,魚肉百姓,做了不少壞事,「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橫暴。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這讓明太祖大為不滿,也多了幾分對武官的擔心,這種擔心早就縈繞在朱元璋的心頭。

 

實際上,朱元璋對開國功臣的擔心和防範一直都有。胡惟庸案發生後,他陸續清理一批軍功貴族,真正讓他再次下決心清除藍玉等最後一批淮西舊臣的,是太子朱標之死。洪武二十四年四月,皇太子朱標病逝,年幼的皇太孫變成了新的皇位繼承人。朱明王朝面臨新的考驗,太祖深感對皇權最具威脅的武將就是藍玉。為了保證皇權順利交接並平穩過渡,他決定痛下殺手,留給皇太孫一個平安的天下。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以謀反罪處死藍玉,夷滅三族,並借此機會對淮西老將及其子弟、軍事新貴等再加以清洗。藍玉案共牽涉兩萬人,包括1公、12侯、2伯等。

 

藍玉案的性質與胡惟庸案有諸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朱元璋加強皇權、剷除淮西勢力的舉措,不同的是,胡惟庸案事涉行政權和軍事權,打擊面更大;而藍玉只是一介武臣,雖無覬覦皇位之野心,卻因軍功卓著,可能為朱氏江山穩固產生隱患,到洪武朝後期,再次打擊以他為代表的開國功臣,這是現實需要。

 

如果說胡惟庸案之後,淮西勳貴除帶兵打仗外,不再擔任重要職務,「勳臣不與政事」,至藍玉案之後,則活躍於政治舞台的淮西勳貴勢力基本上被鏟平,消除來自開國異姓功臣對皇權的威脅,雖然他們的子孫後來繼續承襲他們的爵位,享有物質和政治上的尊崇地位,但不再可能控制軍權,左右皇權了。

 

朱元璋以草莽起家,明初天下未定,需要武臣輔助統一天下,他大封功臣,給予高官厚祿,封妻蔭子,免除賦役雜派,讓他們享受豐厚的物質待遇。但他對功臣們又很不放心,一些文臣武將居功自傲,上僭制越禮,下侵漁鄉里,太祖曾數次頒布誥敕予以規勸,還是擔心他們權力太大,居功枉法,圖謀不軌,影響朱家江山的穩定。為鞏固皇權,朱元璋在加強對軍權控制的同時,也尋找時機對開國功臣集中清理,這也是「胡藍之獄」的重要背景。所以,民間傳說的「朱元璋火焚慶功樓」雖是編造的故事,但也是依據朱元璋打擊開國功臣的史實,傳說並非歷史真實,但它也不完全是無中生有。

Author:
Last updated:
2024-01-0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