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朱元璋如何養兵不用民間資源?

聲音導航:

 

202107phn022_01
明朝田據米契。此為明洪武年間吉安莊園主保存的田據米契,距今有六百多年歷史,可謂中國發現最早糧票米據之一(圖片提供:林磊/FOTOE)
202107phn022_01

在朱元璋的治國方略中,有一種制度讓他很得意,他曾說:「吾京師養兵百萬,要令不費百姓一粒米」。養兵百萬,竟然不讓百姓掏一粒糧食,他說的這種衞所屯田制度,真有這麼神奇嗎?

 

耕地,是中國傳統自然經濟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安置農民和生計問題,解決好了土地,就解決了最重要的問題,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土地的重要。明朝建立之初,既要繼續推進統一全國的戰爭,又迫切需要安置流民,發展生產,穩定社會秩序。為此,他大力推行屯田制,包括軍屯、民屯和商屯等。民屯主要針對普通民戶,通過「移民就寬鄉」的方式,把無田或少田的農民從地狹人稠的地區遷至地廣人稀的地區,官府發給路費,再撥給土地,有的還發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三年不徵租稅,「永為己業」。民屯中的移民,主要來自人口比較稠密的山西和江西等地,「山西洪洞大槐樹」的移民傳說就來源於此。商屯,是利用國家對食鹽的專賣,實行開中法,吸引商人到邊地組織開墾土地,此法實行不是很廣泛。

bulb

「山西洪洞大槐樹」

明初移民有定制,確定移民對象之後,政府即下令民眾先集中大槐樹下,在大槐樹下的廣濟寺有專門負責移民的官員,為遷民登記造冊,發放「憑照川資」(亦稱遷移勘合,即遷名排的費用和證件),經戶部編入里籍後,再由後軍都督府派兵士押解送交遷入各州縣。

202107phn023_01
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牌坊(圖片提供:孔蘭平/FOTOE)
202107phn023_01

軍屯,在明朝的屯田制度中是推行地區最廣、參與人數最多、影響也最大。軍屯採取「兵農合一」的辦法,依託軍事屯田制和相應的衞所管理體制,既能保證軍事上的足夠兵力,又能開墾荒地,組織大規模耕種,提供豐富的軍糧軍費。建國之前,朱元璋曾試行軍屯之法,將現役軍人統一起來,到指定地區(衞或所)且守且耕,立國之後又逐步完善,並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推行。據《明史‧兵志》記載,衞所編制的基本標準,大體是以5600人為一衞,每衞下設5所,1120人為一千戶所,112人為一百戶所,每百戶所設總旗2人,小旗10人,來管理衞所的各項事務。軍屯的辦法是:「命天下衞所軍卒,自今以十之七屯種,十之三城守,務盡力開墾,以足軍食。」實際上,以上都是原則性規定,屯、守的比例主要根據各地的防禦任務來定。腹裏(內地)衞所防禦任務較輕,則屯七守三,邊地衞所的防守較重,則有屯三守七,或屯四守六,或屯五守五等不同比例,各地實際執行時又有很大不同。

 

明初的移民屯田具有特別的意義。第一,軍屯有利於大規模開墾耕地,它在明初社會經濟恢復與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軍屯數量大,是解決軍餉供給的重要途徑,儘管軍隊沒有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但到永樂初年,衞所的耕地數與民田相當,屯田子粒數與戶部年收入大體持平,在軍糧供應上確實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第三,軍屯這種軍事和行政合二為一的管理體制,在明初穩定國家政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地方是先穩定政局,再發展生產,衞所的屯戍功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於明代的軍屯和衞所制度,它們的基本屬性長期為人們所誤讀。實際上,軍屯與它依託的衞所組織是一個有機整體,軍事職能是衞所的最基本職能,包括征戰、戍守、操備等;其次是與軍事職能匹配的還有屯種、漕運、修築等職能;第三,衞所還具有相對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即衞所是獨立於府州縣行政系統的軍政管理系統。衞所對轄區內的屯田、軍戶、司法和行政等獨立管理,都司衞所在管理和經營明代的疆域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疆域遼闊,據《明史‧地理志》:「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如此遼闊的疆域,明代採取行政和軍事兩大系統分別管理,即除南北二直隸和13布政司作行政管理外,還有龐大的疆域是由都司衞所來管理。與13個布政使司相對應設有13個都指揮使司,在不設布政司的地區設有遼東、大寧、萬全三都司,全國共計16個都指揮使司。此外,又於建昌置四川行都司,於鄖陽置湖廣行都司,以及山西、陝西和福建等共5個行都司,以及鳳陽和興都2個留守司。所屬的衞有493個,所2593個,守禦千戶所315個。這些都司衞所管理着明帝國龐大的疆土,包括大量的屯田和代管民田等,衞所都有面積不等的耕地和人數多少不一的旗軍、普通民戶或少數民族人口,這種管理職能在遼東、大寧和萬全三個都司,以及五個行都司不設行政機構的地區表現得更明顯。此外,在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置有羈縻衞所,任用土官,因俗而治。全國大體設置有土官宣慰司11個,宣撫司10個,安撫司22個,招討司1個,長官司169個,蠻夷長官司5個。這些土官的任免或世襲要由中央決定,並聽從中央差調,同樣統一於明朝的國家管理體系之中。

202107phn024_01
靈山衞中千戶所百戶印,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上海博物館藏(圖片提供:孔蘭平/FOTOE)
202107phn024_0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4-01-0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