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奠定三國鼎立的關鍵一役——赤壁之戰

聲音導航:

 

202101phn035_01
長江畔的「赤壁」石刻及赤壁之戰遺址。(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35_01

漢末割據

東漢(公元25-220年)建立後,雖有光武中興、明章之治等盛世,但中期以降卻出現外戚、宦官不斷相爭,以致政治日壞、民變四起。到了末期,更發生以太平道為旗幟的黃巾暴動,令漢家天下岌岌可危。為了鎮壓民眾起事,朝廷下令各州郡出兵,並授予地方大權,結果黃巾軍雖被鎮壓,但全國卻釀成州牧割據的局勢。

bulb

黃巾暴動

黃巾暴動由當時道教組織「太平道」的首領張角、張寶、張梁三兄弟所發動,於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在河北廣宗等地首先起事,旋席捲八州數十郡。因其軍以黃巾裹頭作為標識,故稱「黃巾」。黃巾軍主力雖很快被鎮壓,但餘部仍持續轉戰多年。

bulb

州牧

州牧是地方行政機構「州」的長官,其下的郡、縣長官分別稱為太守、縣令。

202101phn036_01
連環畫《黃巾起義》封面。(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36_01

黃巾起事失敗後,初由西北來的董卓帶兵進京,擁立漢獻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後來董卓勢力被除,全國割據勢力紛爭不已。當時,最值得注意的群雄包括據有冀、并、青等州的袁紹,佔有兗、豫等州的曹操,佔有揚州等淮南一帶的袁術,據於江東的孫策及其弟孫權,佔有荊州一帶的劉表,據有益州的劉焉及其子劉璋等。其他如劉備,雖無固定的地盤,但手下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又三顧茅廬求得軍師諸葛亮出山,實力不可小覷。

202101phn037_01
劉備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壁畫,存河南洛陽關林大殿。(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37_01

孫劉抗曹

在割據群雄中,原來以北方的袁紹和曹操兩股勢力最強。其中曹操把漢獻帝迎至其根據地河南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又在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中擊垮袁紹,風頭一時無兩。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想藉統一北方之威,進一步佔領荊州(首府在湖北襄陽)及江南地區,消滅劉表、劉備和孫權等勢力。是年七月,曹操親率大軍數十萬(號稱八十萬,實際中原主力約二十萬)南下,不久劉表病逝,其子劉琮投降。當時劉備正依附荊州,駐在襄陽附近的樊城,聞訊立即南撤,被曹軍一路追趕。孫權則派魯肅找到劉備,探索合作抗敵的可能。劉備旋派諸葛亮隨魯肅到柴桑(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向孫權求援,奠定孫劉聯盟抗曹的大計。

bulb

孫劉聯盟抗曹

小說《三國演義》過分渲染諸葛亮舌戰群儒的作用,實際上孫權部分大臣雖有降曹的主張,但孫權、劉備本人均有結盟的意願,孫權手下的周瑜、魯肅也均懷抗曹的決心。

孫劉結盟一定,孫權即以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統率水陸軍隊三萬人,而劉備的將領則在樊口(今湖北鄂州市西北入江處)、夏口(今湖北武漢市漢口一帶)等處協同作戰。孫劉聯軍共約五萬人。而此時曹操則率領水陸大軍(包括荊州降兵)由江陵沿江而下,駐紮在長江北岸的烏林(今湖北省洪湖市的烏林磯),對面南岸即是東吳水軍所在的赤壁(在湖北省蒲圻縣西北,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一說在湖北嘉魚縣東北),一場古今聞名的水戰就此展開。

 

赤壁水戰

赤壁之戰廣義上應自公元208年的農曆七月到十一月,就戰役而言則指是年十一月的赤壁水戰,又稱「火燒赤壁」或「火燒烏林」。曹軍北來的主力勞師遠征,又不習水戰,新附的荊州水軍戰鬥力也不高,為解決北方士兵在船上顛簸嘔吐問題,曹操下令把全部戰艦用鐵鏈連鎖,號稱「連環船」。吳軍見機會來了,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火攻:「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當即採納此計,決定讓黃蓋以詐降接近曹操戰船。決戰之日一到,黃蓋率十來艘輕便的鬥艦,滿載柴草油膏出發,乘東南風急,在江中滿帆迅行,對方官兵「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而毫無防範。及至接近曹船,黃蓋便下令點燃薪草,一時風猛火烈,火船如箭般衝燃敵船,曹艦連鎖而無一倖免,並延燒及江北岸上各營,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bulb

東南風急

有關三國史事的小說及影劇,多以「借東風」為主題,描寫諸葛亮如何倡議火攻及登壇作法求風。其實火攻之計乃孫劉雙方共同的智慧,只不過諸葛亮可能測算出何日何時有東風。如據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句,赤壁之戰的主將應是「千古風流人物」周瑜。《後漢書》則記:「曹操以舟師伐孫權,權將周瑜敗之於烏林、赤壁。」

202101phn038_01
《三國演義》中關於赤壁之戰的情節:鎖戰船北軍用武。(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39_01
《三國演義》中關於赤壁之戰的情節:三江口周瑜縱火。(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40_01
《三國演義》有「七星壇諸葛祭風」的情節,講述諸葛「借東風」。(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40_01

卻說敵艦一被焚毀,孫吳軍隊乘勢橫渡長江,戰鼓大震。劉備諸將也同時猛攻,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定,當即引軍自陸上撤退。曹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西退。路上又遇泥濘難通,加上疾疫流行,死者不可計數。據大略估計,是役曹軍至少損失十萬之眾,孫劉聯軍大勝,但也付出傷亡約三萬人的代價。

202101phn041_01
連環畫《赤壁大戰》封面。(圖片來源:FOTOE)
202101phn041_01

三國鼎立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發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是中國歷史上又一以少贏眾、以弱勝強的成功戰例。這也是首次發生於長江流域的大規模水戰。經此一役,曹操帶兵回到北方,再也不敢輕言渡江,也無力統一全國。孫吳穩居江南,勢力壯大,成為一方雄長。劉備則借此取得荊州,後又向益州進發,在西南擴展。及至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滅亡東漢、建立魏國,不久劉備、孫權也先後稱帝,分別建立蜀漢及吳國。由此可見,赤壁之戰實是奠定三國鼎立的關鍵一役。

202101ph009_01
202101ph009_0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4-01-0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