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如何正確使用成語?

0610phn002_01
山東濱州博物館的孫子兵法成語魔方,深受兒童喜歡(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0610phn002_01

我們要小心音、形、義相近的成語。由於成語以文言文為主,常有生僻字,加上字音、字形或字義相近,容易寫錯。例如:

 

 
字音相近 破釜沉舟 破斧沉舟
  名存實亡 明存實亡
  各適其適 各適其式
字形相近 為虎作倀 為虎作帳
  草菅人命 草管人命
  病入膏肓 病入膏盲
字義和字音相近 如法炮製 如法泡制
  再接再厲 再接再勵
  舉棋不定 舉旗不定

 

準確理解成語的感情色彩:要準確理解成語意義,首先表現在感情色彩(褒貶)上。有時基本意義差不多,主要區別在於褒貶。例如:誇誇其談──侃侃而談;蠢蠢欲動──躍躍欲試。留意褒貶傾向,褒貶傾向不太明顯,則特別留心。例如:不刊之論:多誤解為貶義,指不值得刊登的言論。其實,「刊」是刪除修改之意,全句是褒義,指不可刪除的正確言論。趨之若騖:多誤解為褒義,指一群鴨子爭着趕過去,實含有諷刺的貶義。

 

切忌望文生義,成語大多從歷史故事、神話寓言或經典名言概括而來,故不能單憑成語字面意思來理解,否則容易誤解。我們必須了解成語的來源或典故,方能理解真正含義。例如:「四面楚歌」字面意思指:「四面都是楚國的歌曲」。其實道出秦末漢王劉邦打敗楚霸王項羽,把他困於垓下,項羽夜間聽到四面楚歌,以為楚國已被劉邦佔領,軍心動搖。其真正含義是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助的困境。要熟悉成語意義的發展變化,不要望文生義。例如:「不求甚解」出於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即喜歡讀書,只追求精神實質的理解,不拘泥一字一句的解釋,顯然是褒義。但現今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解釋,屬貶義。

 

成語的直用

成語多含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實際意義的使用率很高,但有時成語用的是其直接意義,更顯生動有趣。例如:他走進理髮店,打算「改頭換面」。青菜豆腐湯,可真是「一青二白」啊!

 

成語的仿用

有些成語可仿照臨時造出一些新成語,亦具同等效果。例如:望洋興嘆:望書興嘆、望路興嘆、望肉興嘆、望車興嘆等。鬼迷心竅:色迷心竅、錢迷心竅、官迷心竅、車迷心竅等。

 

成語的反用

有些成語可利用其中的反義詞,創造一個新的反義成語。例如:無的放矢──有的放矢;以怨報德──以德報怨;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大材小用──小材大用;以柔克剛──以剛克柔;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Author:
Last updated:
2021-01-06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