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哪些是經典的篆刻著作?

30081ph050
各類篆刻著述
30081ph050

《學古編》

元代吾丘衍著《學古編》,二卷,首列「三十五舉」,次載「合用文集品目」以及「附錄」,敍述篆、隸書體的演變及篆刻知識。吾丘衍的印風代表了篆刻藝術發展的主流,他亦因著有「三十五舉」而成為中國篆刻史上印學研究的先驅。「三十五舉」這篆刻論著,為篆刻學著作之始,前十七舉主要論述寫篆,十八舉後論篆刻。其一舉曰「科斗為字之祖,象蝦蟆子形也,今人不知乃巧畫形狀失本意矣」,二舉曰「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書即古人平常字,歷代更變遂見其異耳」,三舉曰「學篆字必須博古能識古器,則其款識中古字神氣敦樸,可以助人又可知古字象形指事會意等」,四舉曰「凡習篆說文為根本,能通說文,則寫不差又當與通釋兼看」等。此「三十五舉」為習印必讀。

30081ph052
元代吾丘衍著《學古編》
30081ph052

《印人傳》

清周亮工著。周亮工(1612—1672年),字元亮,號櫟園,又號陶庵、減齋、瞀公、緘齋、櫟下先生等。明崇禎進士,授監察御史,仕清後任戶部右侍郎等職。收藏書畫、銅器等古物甚富,尤喜藏印。精深六書之學,交往皆一時篆刻名手,興到亦能奏刀,作品古意盎然,頗有法度可觀。《印人傳》共65則(亦有稱68則的,恐誤),記錄作者所鑑藏宋至明代舊印的原委。主要為明代文彭至清初著名篆刻家共59人撰寫事略,間亦闡述作者本人的印學見解,及流派嬗變、風氣習尚等。全著周氏生前尚未完成,後由其子在浚繕錄而成。此著是一部研究明清篆刻作者、治印方法及印學觀點所必不可少的文獻。

30081ph053
周亮工著《印人傳》
30081ph053

《篆刻鍼度》

《篆刻鍼度》為中國清代印學論著,由陳克恕(1741—1809年)所著,成書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陳克恕,字體行,號目耕,別署吟香、健清、妙果山人,擅長篆隸書,工於篆刻,一生致力於印學研究,另著有《存幾希齋印存》、《篆學示斯》、《篆體經眼》、《印人匯考》等。《篆刻鍼度》是彙編前人論述之精華綜合而成,其中有許多採自明人徐上達所著《印法參同》。全書分為八卷十九章,共分考篆、審名、辨印、論材、分式、制度、定見、參考、摹古、撮要、章法、字法、筆法、刀法、總論、用印法、雜記、製印色、收藏、齒石等二十篇,分章敍述有關印學方面的各種基本常識。作品分類極細,印、章、圖書分目闡述。作者認為:「刻印必先學篆,學篆必須讀書,非嫺熟經史,博通六書,終難免俗」;章法「妙合秦漢」,然「一字有一字之法,全章有全章之法,如字之多寡,文之朱白,印之大小,畫之稀密,那讓取巧,當本乎正……」至於「刀法」,有「沖、澀、遲、留、復、輕、埋、切、舞、平刀」之分,進而介紹「中鋒偏鋒、陰刀陽刀、順刻逆刻」等法。自考篆以至選石,別類分門,使閱者一目了然,是其一大特色。

30081ph054
陳克恕著《篆刻鍼度》
30081ph054

《篆學瑣著》

顧湘的《篆學瑣著》是一部篆刻論著彙編,又名《篆學叢書》,成書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分為:(一)各家論書;(二)各家論印;(三)清周亮工、汪啟淑兩家正、續《印人傳》;(四)清桂馥續、再續、重定續《三十五舉》等,共輯錄唐宋以來篆學論著三十種,並有附錄二種:郭宗正《汗簡》,以及謝雲生、謝景卿分錄之正、續《漢印分韻》。

 

名家印譜

明清以來的流派原拓印譜頗豐富,如《百石齋西泠八家印選》、《八千卷樓印存》、《靈芬館印存》、《明清名人刻印匯存》、《西泠八家印選》、《明清篆刻選》、《西泠印社社員印集》、《梁氏印雋》、《種榆仙館印譜》、《二金蝶堂癸亥以後印稿》、《蒼石齋篆印》、《化廬印存》、《金暴山民印存》、《二金蝶堂印譜》、《黃牧甫印存》、《吳昌碩印存》、《喬大壯印蛻》、《廁簡樓編年印譜》、《福庵老人印集》、《汪關印譜》、《趙古泥印存》等等。

30081ph055
《十鐘山房印舉》
30081ph055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11-1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