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上海的工業如何發展?

0214phn007_01
1952年,上海第二毛紡廠精仿車間女工用線合股機將細紗製成絨線(圖片提供:王琼/FOTOE)
0214phn007_01

1930年代前後,上海人口突破300萬,進入城市發展的「黃金時代」。外貿和商業共佔全國總額80%;紡織、鑄造以及新興的電器、西藥、橡膠、化學等工業中,上海資本亦佔全國總額40%;金融、保險和證券市場都充滿活力,吸引了中國幾乎所有的重要銀行來這裏發展業務。整體城市發展的步伐極為迅速,矗立在外灘的建築群正是這個城市的財富和信用象徵。

 

長江和太平洋連繫了中國內陸各省和海外各國,使上海能「以港興商、以商興市」。但是,同源太湖流域、環抱中心區的黃浦江與蘇州河卻是上海的母親河。最初,上海人將舶來的洋油、呢絨等日用物品經這些河道輸入最富庶的杭嘉湖地區,換取絲、茶、棉運往上海轉口出洋,使上海得以積累大量財富。早在1860年代,黃浦江畔已出現規模宏大的近代工業,進入二十世紀,蘇州河兩岸匯集了無數城市工業,可以說,奠定上海工業城市地位的就是黃浦江與蘇州河。

 

1865年,李鴻章為抵禦外國人倚仗「船堅砲利」欺凌中華而創辦江南製造局,這是晚清最大的軍工廠,今天江南造船廠的前身。1871年,它擁有鑄鋼、機器、鍋爐、槍砲、輪船等7個分廠,是中國重型工業的前驅。該廠注重製造「製器之器」,造出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化工作母機、第一台水管式鍋爐、第一艘實用的輪船和第一座煉鋼爐,並煉出首爐鋼鐵、第一磅無煙火藥;與此同時,亦培育出中國第一批翻譯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為中國的近代工業奠定了基礎。此外,該廠還是清政府的象徵,1911年光復上海就是以攻佔江南製造局而告成功。

 

榮宗敬和榮德生是中國工業的代表人物。他們兩兄弟少年時來上海錢莊當學徒,1902年起,在無錫、上海、漢口創辦保興、福新、茂新麫粉廠和振新、申新紡織廠。榮氏兄弟採用現代融資方法和企業管理方式經營業務。至1922年,他們擁有12家麫粉廠,至1931年,他們擁有9家申新紡織廠,被稱為「麫粉大王」和「紡織大王」。1938年榮宗敬病逝香港,榮德生面對艱難時勢,獨力支撐。到抗戰勝利後又在上海遭到綁票。建國後,榮德生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52年逝世。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11-0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