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萍——不服輸,造就了世界冠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鄧亞萍曾馳騁國內、國際乒乓球賽場,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而在退役後,她還通過刻苦努力,攻讀了學士、碩士,甚至博士,獲得人生另外的「大滿貫」。

在中國乒乓球界,曾經有一位身高只有1.5米,手粗腳短,毫不起眼的運動員。但她卻在國內、國際賽場上斬獲多項冠軍,佔據世界排名首位8年之久。她就是鄧亞萍。

她的球風兇狠,極具霸氣,與她矮小的身材似乎格格不入,而這也正是她獲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她的故事,充滿了傳奇。

vcg11397530193-
2009年,鄧亞萍為北京市第3屆「和諧杯」乒乓球大賽開球(來源:視覺中國)
vcg11397530193-

 

小個子,大能量

鄧亞萍的父親曾是河南省乒乓球隊的隊員。受父親影響,鄧亞萍在5歲時就迷上乒乓球,每天跟隨着父親去文化宮練習。當時父親已經退役,當上教練,他明白女兒年紀小,資質普通,要在球技上有所突破唯有靠苦練一招了。他曾經對鄧亞萍說:「你身材不高,速度是關鍵,你既要打得快,還要跑得快,所以步伐一定要密。」

由第一天訓練開始,家人便從早到晚輪流和鄧亞萍練球,而且規定要把球打到乒乓球桌上的某一個位置。為了讓自己身體更加紮實、速度更快,鄧亞萍在雙腿上綁上沙袋,棄用木製球拍而選用鐵製,目的是提升戰鬥力。可以想像這一時期她的訓練有多辛苦。

雖然身材矮小,但憑藉堅毅不屈的態度、快速的步伐、過人的膽識和拼搏精神,鄧亞萍10歲便已獲得了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13歲又贏得了全國乒乓球比賽冠軍,15歲成為了亞洲冠軍。

雖然有了好成績,但鄧亞萍卻曾經在河南省隊訓練僅15天後就被退回,理由就是身材太矮,沒有發展前途。而她進入國家隊的過程也一波三折。據說時任國家女隊的教練張燮林多次提出讓鄧亞萍加入國家隊,但整個教練班子都不同意,理由同樣是個頭太矮,技術上沒發展前途。但張燮林的理由卻十分具突破性:「你們認為她個子小是不利條件,但也可能是她的優勢,因為個子小,在別人眼中是個低球,對她卻是個高球,可以直接扣殺得分。」

鄧亞萍最後得以進入國家隊,但還是多了一個條件,就是要先進入國家青年隊。她知道自己先天不足,於是在這一時期加強訓練。每一次訓練都比別人長,其他人練到11點吃飯,她練到12點,錯過午飯時間,唯有吃乾糧。練習時,綁上沙袋,她一個人和兩位比自己高大強壯的男教練對打,每次練習就是一、兩個小時,教練都累了,她還要繼續。高強度訓練和比賽,也給她帶來了滿身傷痛。長時間帶着護腰,關節長滿骨刺,她卻默不作聲。

0916-ap_9208050428-
鄧亞萍繼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奪得乒乓球單打冠軍後,在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衛冕成功(來源:AP)
0916-ap_9208050428-

 

鄧亞萍在國家隊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她身上的壓力卻很大,贏了是理所當然,輸了則要負上很大責任。但人們在乒乓球場見到的鄧亞萍,都是沉着冷靜,充滿自信的。正如她說:「一定要贏,而且沒有理由不贏呀,付出的努力比別人多,練習時間比別人長,每天都在研究戰術,我有甚麼理由輸,又憑甚麼會輸?」這份自信,來自那份堅毅不屈的精神。

此後,鄧亞萍在16歲就成為了世界錦標賽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冠軍。1992巴塞隆拿奧運,她獲得女子單打和女子雙打冠軍。一年後她又在第40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取得團體和雙打兩塊金牌。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末,鄧亞萍幾乎包攬了各大賽事的單、雙打冠軍,媒體稱這個時期是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

1997年5月,鄧亞萍在曼徹斯特世乒賽上獲得乒乓球女團、女雙、女單三項冠軍後,逐漸淡出國家隊。退役後的她,人生更加充實精彩。

0919_ap_92080302355-
鄧亞萍(左)和喬紅(右)在1989年的世錦賽上合作獲得女雙冠軍,其後她們的組合多次稱霸奧運和世錦賽(來源:AP)
0919_ap_92080302355-

 

人生另外的「大滿貫」

「當年收你時,不知你能不能完成。現在,你給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課。」2002年底,鄧亞萍完成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碩士論文,導師說出了這句話。

鄧亞萍從5歲開始進行乒乓球訓練,十多歲進入國家隊,24歲退役,受教育的時間不多,英文連26個字母也讀不全、寫不好,誰又能相信她最終能讀到碩士,甚至博士。

1997年鄧亞萍告別乒壇。運動員能夠在職業生涯達到高峰已經不錯,可退役後又要如何打算?中國運動員,自小長期訓練,一般文化基礎不好,退役後一般會順理成章轉做教練,但鄧亞萍不服輸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

她說:「普通人能做的,運動員也能做到。」於是她選擇了另一條路,進入清華大學外語系,重新開始。一年後,她又作為交換生去到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學習。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卻也是一段艱苦的歷程。

在英國的大學上課,教室不大,9個學生向着黑板,擺成半圓形。大家先自我介紹,接下來每人兩張講義就開始聽課。她回憶道:「課堂上沒甚麼紀律,講解方式也很隨意,老師一邊講課,同學們一邊七嘴八舌地搶着回答問題。我在雲山霧罩中上完了課。」幾星期過去了,每天十五、六個小時付出,但收效不大,英語水平也沒提高。她是插班生,趕上進度困難大,沒有教材的教學方法也很難適應。

「生活的環境也不盡如人意。我居住的女房東家,距學校太遠,而且住宿費伙食費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鎊房租,還要交100多英鎊飯錢,兩項合起來每月的支出約合人民幣將近5000元。」對於自費到英國上學的她,也是不小的負擔。

在學校,鄧亞萍過着單調而忙碌的生活,與其他女孩子無異。每天起早貪黑,為的就是更快地彌補差距。她用上了當年刻苦訓練和不撓決心,終於過了英語關,學成歸國。

2001年鄧亞萍獲得清華學士學位,次年又獲得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此後又馬不停蹄,繼續回到劍橋攻讀博士,最終完成自己學業上的「大滿貫」。有了文化知識的支撐,鄧亞萍得以進入北京奧組委、國際奧委會、國家體育總局,為發展中國體育事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vcg11411863829-
鄧亞萍出席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來源:人民視覺)
vcg11411863829-

 

更難得的還有她的善心善行。早在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贏得女單、女雙兩枚金牌後,她就將河南省政府獎勵的5萬元人民幣獎金全數捐出支持社會公益事業。這在當年是非常罕見的,因為運動員收入並不高,5萬元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而她卻毫不猶豫。4年後亞特蘭大奧運會,她又從冠軍獎金中拿出5萬元人民幣,捐給山西省繁峙縣建立一所「希望小學」。她還和隊友共同資助雲南失學兒童、帶動乒乓球隊向少數民族兒童捐獻「希望書庫」等等。

 

鄧亞萍的故事,既勵志激揚,又充滿愛心。

vcg11389128160-
鄧亞萍探訪醫院時與職工及小朋友過招(來源:人民視覺)
vcg11389128160-

 

(文章來源:時空筆記,特別鳴謝。原文有刪改。)

Last updated: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