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0906phn009_01
汽鍋雞(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0906phn009_01

汽鍋雞

汽鍋雞是雲南傳統名菜,它以雞塊滋嫩、湯汁鮮美、富於營養和風味別樹一格而廣為流傳。相傳,早於清乾隆年間,汽鍋雞已在滇(雲南的別稱)南地區民間流傳,不過起初是以廚師為名,稱「楊瀝鍋」,繼後又在楊瀝鍋的基礎上改進,把用火燒煮改為以蒸氣蒸。滇南建水縣所產陶器歷史悠久,其中有一種陶器蒸鍋,式樣古樸特殊,外形扁圓,鍋中心有一個空心管子。這道菜特別之法是把盛載佐料及鮮雞塊的汽鍋,放在一口盛滿水的湯鍋上,水沸後,蒸氣從空心管子衝入汽鍋,經過鍋蓋冷卻滴入鍋內,熬成鮮美的雞湯,蒸約4至5小時待雞肉酥爛後,雞塊便可食用。此菜湯汁清亮,肉嫩味香,四季皆受歡迎,雲南家庭主婦皆以之作為家宴款待親友的特色菜。近年汽鍋雞更加上冬蟲夏草,成為一道保健藥膳叫「冬蟲夏草汽鍋雞」。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傳統名菜。創始於清朝同治初年(1874年),原成都北郊萬福橋有個陳興盛小餐館,掌灶主廚師是位臉上有幾顆麻點的老闆娘陳劉氏,她烹製的豆腐以「麻」、「辣」、「嫩」見稱,本為腳夫價廉的普通菜,可是傳頌開來廣受歡迎。因陳劉氏臉上有些麻子,故名為「陳麻婆豆腐」,歷經一百多年,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名菜。

 

此菜製作主料選用豆腐與四川縣豆瓣及牛肉末燒製成,先將嫩豆腐切成2厘米見方塊,入沸水煮2分鐘撈起瀝乾,把牛肉切成細末,青蒜苗切小顆粒。炒鍋火旺放菜油,先放牛肉末煸炒,加適量辣椒粉、豆瓣醬和豆豉茸炒香,再加豆腐、鹽和醬油,放湯燒開,改用中火燒豆腐入味,後加青蒜苗,並加上水澱粉使湯汁變稠,盛入盤中,略撒花椒粉。此盤豆腐形整不碎,吃起來麻辣可口,牛肉末酥鮮,令人在辛辣之中胃口大開。

bulb

音:〔普〕pí;〔粵〕pei4,音「比」。

義:四川的縣名。

0906ph035
麻婆豆腐
0906ph035

佛跳牆

佛跳牆是福建居首位的傳統名菜。據說是清代道光年間福州某錢莊的老闆娘所創。清代福州有位布政史周蓮嘗過此菜後,命役廚鄭春發仿製,鄭春發以海鮮為主料改進工藝,使此菜更為鮮美可口。其後鄭春發在福州開辦聚春園名菜館,將此菜命名為「福壽全」。有一次文人聚餐時,他呈上此菜,濃香飄溢,文士雅客群起叫好,當場有位名士即興賦詩云:「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乘興齊呼此菜名為「佛跳牆」,意謂因菜色美味,連向來清寂安定的佛菩薩也被吸引過來。至此百餘年,「佛跳牆」風靡各地,享譽港、澳、東南亞。

 

閩(福建的別稱)菜中的佛跳牆,用海參、鮑魚、干貝、魚翅、雞、鴨、豬蹄筋、羊肘、鴿蛋等18種原料,用壇煨製而成,製作工藝精良,湯料鮮美,用荷葉封蓋壇口,倒扣一隻小碗,裝配料後將酒罈置於木炭爐上,微火煨製2小時,啟蓋迅速將刺參、豬蹄筋、魚唇、鎬魚肚放進壇內,再煨1小時。此菜味道鮮醇軟滑,入口即化,老少皆喜食。

bulb

音:〔普〕tán;〔粵〕taan4,音「彈」。

義:小口大腹的陶器或瓷器。

0906ph036
佛跳牆
0906ph036

點心

「點心」這個詞語,原意是指餓時略為進食,後來演變為「略進食物」之意。點心早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楚辭》中已有記載,從一些詩歌或歷代生活記錄中得知,現今我們吃的點心不少是從古時的小吃演變而來,不過當時使用的名稱並不是現代人所熟悉的。點心雖然不是廣東人發明,但把它發揚光大的必定是廣東人。

 

直至二十世紀初,才是點心真正的蓬勃時期,這與滿清貴族後人閒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這些貴族旗人,終日流連飲食場所,以致酒樓茶室數目激增,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各大茶室及酒樓均各自推出不同的點心、糕點,令本來已是種類繁多的點心、糕點更見多變。

0906ph037
廣東點心
0906ph037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7-10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