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205ph030
清東陵
1205ph030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西北部馬蘭峪的昌瑞山,距離北京125公里,是清王朝在關內營建的第一座皇家陵園,也是清王朝三大陵園中最大的一座。整個陵區沿燕山餘脈昌瑞山而建,共佔地約2,500平方公里。東陵共有帝陵5座,為世祖順治孝陵、聖祖康熙景陵、高宗乾隆裕陵、文宗咸豐定陵、穆宗同治惠陵,慈安太后(東太后)、慈禧太后(西太后)等皇后陵4座,妃園寢5座、公主園寢1座,合共埋葬帝、后、妃、王、公主等161人。

1205ph036
清東陵全景示意圖
1205ph036

東陵所在地昌瑞山,在明代是皇家注目的風水寶地。明王朝準備有朝一日昌平陵區(明十三陵)用滿之後,便將它闢為皇家陵墓區。不過昌平的陵區尚未用完,明朝就滅亡了。據說,清初順治皇帝有一次到郊野狩獵,偶然來到昌瑞山下,勒馬四望,看到這裏風景優美,山巒之間「王氣蔥鬱」,不禁心中一動。他取下手上的扳指,投向天空,諭示侍臣說:「扳指落處,必是佳穴,可以作為朕的壽宮。」後來,有風水先生到此地勘察,驚訝地說,即令我們遍訪海內,也難以找到這樣一塊萬年吉地!康熙二年(1663年),為順治帝建孝陵於昌瑞山下,是為營建東陵的開始。

1205ph037
清東陵石碑坊
1205ph037

東陵是規模宏大、體系完整的古代帝王后妃陵墓群。陵區內共有15座園寢,320座單體建築。陵園以順治的孝陵為中心,各依順序兩邊排列,東側為順治皇后孝東陵、康熙景陵及景妃園寢和雙妃園寢,東南部為同治惠陵及惠妃園寢;順治孝陵的西側為乾隆裕陵及裕妃園寢、咸豐皇后菩陀峪定東陵(慈禧之墓)、普祥峪定東陵(慈安之墓)及定妃園寢、咸豐定陵。除了昭西陵之外,都以帝陵為中心,后妃之陵建於其旁。其中埋葬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最為宏麗,但在1928年被軍閥孫殿英的部隊盜掘,遭到嚴重破壞。

bulb

昭西陵

昭西陵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后孝莊文皇后之陵,她曾先後輔助順治及康熙兩代幼主開基創業。卒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因其輩份高於孝陵陵主順治帝,故葬於陵區大紅門外。從地理位置上看,此陵位於瀋陽皇太極的昭陵之西,故名昭西陵。

東陵的中心是昌瑞山主峰下順治的孝陵。從陵區最南面的建築物石牌坊直到孝陵寶頂,在這條長約六千米的神道上,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大紅門、更衣殿、大碑樓、石象生、龍鳳門、一孔橋、七孔橋、五孔橋、下馬碑、小碑樓、東西朝房、東西班房、隆恩門、焚帛爐、東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門、二柱門、石五供、明樓、寶頂等。大紅門是東陵的門戶,門前矗立着一座巍峨的五間六柱十一樓式石牌坊,有石麒麟和下馬碑,碑上刻着「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的字樣,以顯示封建皇帝的威嚴。大紅門的兩旁原有「風水」圍牆,現只剩殘跡。大紅門後是神道,用三層磚石鋪成。孝陵神道從華表起排列18對石象生,裕陵有8對,其他陵5對,后陵則沒有。孝陵神道後段有分出的景陵、裕陵和定陵神道,自成系統,唯惠陵沒有神道和石象生。神道上的主要建築是大碑樓,重簷飛翹,華麗壯觀。四角各有一座高達十幾米的華表。碑樓中間,屹立着高大的聖德神功碑,共兩通,碑身為鏡面玉石,分別用滿漢文字銘刻着順治帝的「神功聖德」。

 

大碑樓北是龍鳳門,神道北端有碑亭,亭內豎立龜趺石碑,碑上面分別刻着各皇帝廟號、諡號、陵名等。碑亭東面是神廚庫,為烹調祭品的場所。碑亭北面是隆恩門,東西兩側有朝房和班房。東朝房為茶膳房,西朝房為餑餑果品房,原先的禮部差役從這裏呈進供物,內關防員役在這裏製作供品。隆恩門內是「隆恩殿」,是舉行奠祭儀式的主要場所。配殿南側有焚帛爐,供祭祀時焚燒紙錢衣物。隆恩殿後為三座門,門旁有宮牆,分隔成前朝和後寢兩部分。門後有石五供。其後為明樓,樓內有石碑,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刻廟號陵名。明樓下為方城,呈正方形。方城兩邊有高大的城牆,繞墓一周,即寶城。寶城前部與琉璃影壁相接,樣子仿似月牙,有月牙城之稱。月牙城兩側有蹬道,供上明樓之用。寶城上有甬道,甬道兩邊有女牆。寶城中是寶頂,寶頂南側是影壁,影壁下為通往地宮的隧道,寶頂下即地宮。

1205ph038
清東陵陵園
1205ph038
Author:
Last updated:
2023-05-09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