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213ph030
氣勢壯闊的九龍峰
1213ph030

「奇觀激奇文,美景發佳圖」。黃山奇觀吸引着世世代代的文人雅士,激發並豐富他們的創作靈感,詩人為之賦詩,畫家為之潑墨。據不完全統計,自盛唐至晚清的黃山詩,見諸文字者約兩萬餘首,且不乏名人佳作。黃山遊記始自宋、元,明代徽州經濟和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黃山遊記也不斷湧現。計有宋人吳龍翰,元代汪澤民,明人徐霞客,清人錢謙益、劉大魁、袁枚及潘來等,他們均留下不少傑出的遊記佳作。歷來不少著名畫家,力圖以藝術形象,把黃山的神貌表現出來。明朝的鄭重、文徵明及丁雲鵬等,創作了黃山畫幅,但這些已無遺跡可考。至明末清初的黃山畫派三鉅子的出現,才真正體現了在筆墨藝術錘煉的黃山畫作。

1213ph029
黃山景色之一的十八羅漢朝南海
1213ph029

開發較晚的黃山,自唐宋開始,方有李白、賈島、徐霞客等名家來山登臨憑弔,佳作傳世,飛揚四方,遊者絡繹不絕。宋朝詩僧行明編的《古今賢哲詩詠》刻版,明朝又出增補本《黃山題詠》。明嘉靖年間,文壇「後七子」首領王世貞,帶領三吳二浙文人墨客一百餘人,浩浩蕩蕩遊覽黃山,吟詩作畫,盛況空前。嗣後,借文壇之盛,方弦靜等16人結盟成立「天都詩社」,黃山詩詞創作整理和藝術精萃彙集流傳,進入鼎盛時期。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曾五次遊皖,其間長時間逗留在黃山,因而寫下多首有關黃山的佳作。其中開篇之作是《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詩曰:「黃山四千初,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茜茜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嶽,攀岩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風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他日還相訪,乘橋攝彩虹。」

1213ph027
詩仙李白
1213ph027

唐代詩人賈島(公元779—843年)的《紀湯泉》詩:「維泉肇何代,開鑿同二儀。五行分水火,厥用誰一之。在卦得既濟,備象坎與離。下有風輪煽,上有雷車馳。霞掀祝融井,日爛扶桑池。氣殊礐石厲,脉有靈砂滋。驪山豈不好,玉環污流脂。至今華清樹,空遺後人悲。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師。一濯三沐髪,六鑿還希夷。伐毛返骨髓,髪白令人黟。十年走塵土,負我汗漫期。再來池上遊,觸熱三伏時。古寺僧寂寞,但餘壁上詩。不見題詩人,令我長嘆咨。」(見康熙十八年閔麟嗣撰《黃山志定本》卷六)。這詩寫的是黃山溫泉的景色。詩中所寫的「風輪」是佛家概念,負責世界的運轉變化;「雷車」是雷神駕駛的車子;「祝融」是火神。賈島借用了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歌頌黃山溫泉的鬼斧神工。

1213ph028
歷代詩人莫不為黃山之偉、奇、幻、險而動之以情,抒之以詩
1213ph028

元代詩人鄭玉曾入黃山祥符寺苦讀,閒暇之時,徜徉於山水之間,曾寫下《遊黃山》一詩。此詩一方面描寫的是黃山勝景,另一方面也有自賞之意。

江左諸峰罕出群,誰云華嶽與平分?

幾千百澗流蒼玉,三十六峰生白雲。

幽谷高人抱真獨,荒崖野草剩芳芬。

幾回獨向風前立,夜半吹簫天上聞。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5-0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