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002ph005
清代纏足的婦女(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准予複製)
1002ph005

纏足

纏足始於五代宮廷,後唐李後主宮女窅娘用帛纏足,屈成如新月的形狀跳舞。宋朝青樓歌舞女子,普遍纏足以滿足士大夫趣味,漸成為城鄉民間風尚,母親將幼女天足纏成病態,為的是能嫁人。這風氣與當時社會對女子禮教約束互相配合,如《女兒經》所言:「為甚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他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男子鍾情於「小腳文化」,清朝文人以品評小腳和用弓鞋行酒令為樂,民間也有「賽腳會」活動。

bulb

品評小腳

清朝的方絢《香蓮品藻》和李漁《閒情偶寄》表現了士大夫的趣味,方絢把小腳分作「五式十八種」,評為「九品」,提出纏足的「三貴」的欣賞標準;李漁則認為理想的纏足標準為腳細及柔弱無骨。

1002ph009
古代婦女穿的三寸金蓮鞋
1002ph009

媵妾制

妾,是儒家禮制文化中一夫一妻多妾婚姻制度的產物,置妾的冠冕堂皇之目的是多生育兒女,以繼後香燈。同時,妻妾成群既滿足男子色性需要,也成為某種等級身份的標誌(如貴族、官員置妾有數量規定)。在先秦,妾分為媵、奔、買三種。媵即貴族男性娶正妻同姓姐妹、侄女輩女子為陪媵。奔:私奔,未正式婚嫁。買:以金錢購買。後來,有權勢錢財的男子,可通過各種手段置妾,包括:納-非正式的娶、收-以婢、家妓為妾、佔-將他人妻妾據為己有、正妻無子-正妻表示賢德主動為丈夫置妾。妾的地位比正妻低,但年輕美貌的妾得男子寵愛,妻妾爭鬥是家中無休止的內戰,結果往往兩敗俱傷。妾隨時被棄,任意處置,如唐朝張巡守城斷糧時,即把愛妾煮熟,讓部下吃以鼓勵士氣。

 

童養媳

貧窮的父母將年幼的女兒被未來婆家領養,等到成婚年齡後,再與丈夫舉行婚姻儀式,也稱童養媳婚姻。這現象始於宋朝,明清漸成習俗。南方比北方更普遍,北方有「豚養」(如小豬一樣賤養)、「小接」(幼小時即被男家接過去)、「孩養媳」等別稱;南方有「養媳婦」、「等郎妻」、「小媳婦」、「新婦仔」等諸多名稱。童養媳習俗常發生於女方家窮養不起孩子,無力出嫁,家庭變故(如父母亡故無人撫養),於是送或賣幼女當童養媳。領養的家庭也多因家貧,娶不起媳婦而收童養媳,亦有公婆有病以收童養媳「沖喜」,也有收養棄嬰童養育等。至於官宦家庭,亦有因要外地求學做官,將女兒送人童養。這是一種包辦兼有買賣性質的畸形婚姻。

 

守節、殉烈

丈夫死後,立志不嫁,堅守貞操,撫育子女,直到老死就是守節行為,這樣的婦女稱為「節婦」。儒家禮教對婦女「從一而終」的要求,不但於丈夫生前要貞潔,死後還要守節。秦朝時,官方始提倡婦女守節,後於漢朝時,則表彰獎勵貞婦。但真正形成風氣是宋元朝理學大倡時,皇帝提倡「丈夫死國,婦人死夫為『義』」。理學家程頤提出:「只是後世怕寒餓死,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寡婦改嫁就是失節。於作戰守城時,妻妾殉死會受到官方表彰。至明朝,即使太平盛世,丈夫病故或病危,也鼓勵妻妾提前殉死,愈慘烈愈受到讚揚和表彰。清朝更強調寡婦守節撫養幼孤,侍奉公婆,以表彰節婦烈女的貞節牌坊象徵家族榮耀,這一直延續到民國初期。表彰守節給家族帶來榮譽,卻給婦女帶來痛苦。在守節觀念影響下,不少婦女有愚節之表現,如元朝時一位節婦胸前生瘡,為保存貞節,寧死不肯就醫,結果她死後得到士子讚揚。又如當時有些女子於火災或水災時被男子救回,但認為身體已被男子所污,認為失節,於是重新蹈火或投水而死。

1002ph011
皖南棠樾烈女祠以表彰節婦烈女(中新社香港分社)
1002ph011

娼妓

娼妓,作為一種制度和職業,可追溯到春秋時,文獻中有齊國管仲在都城建女閭以增加國庫收入、越國勾踐徵集寡婦以滿足軍士性慾的記載。漢朝以後,官辦(或私蓄、私營)的集娛樂、滿足男子性慾或牟利的娼妓業成為制度,通常是女性提供聲色技藝和性以滿足男子需要。操此業的婦女就是娼妓,從業者多出身微賤或被罰罪官的妻女,後來多為破產農家婦女到城市出賣色性謀生。歷來良賤分明,娼妓屬於「賤業」,蔑稱為「婊子」,又有「青樓」、「煙花女子」、「外婦」等稱謂,與良家妻婦的稱謂「內人」形成對比。早期以官辦的營妓、宮廷妓(如唐朝教坊)為主,應召為宮廷、官府、軍營的儀式、宴飲演奏歌舞娛樂等,多集中於都城和商業中心。及後私營妓業成為色情產業,商人、文士、官僚以及下層民眾分等級消費妓女。

1002ph012
二三十年代中國上海娼妓(上海民俗博物館)(沈靚琴攝)
1002ph012

殉葬

殉葬是以活人為死人同時下葬的做法,龍山文化時期(約五千年以前)就出現人殉,商朝男女貴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但沒有夫妻合葬、妻婦殉夫的現象。人殉被儒家指責,《詩經‧秦風‧黃鳥》揭露秦穆公用子車氏三個武士殉葬的不人道行為,孔子甚至指責俑殉,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秦始皇死,胡亥命後宮無子者皆從死,開妻妾殉葬之例。秦漢以來,陰陽兩界、靈魂不滅觀念和「三從」道德提倡,「生則同谷,死則同穴」,民間和上層的殉葬現象時有發生,但並不普遍。及後理學流行,鼓勵妻妾殉夫才普遍化。明太祖死,後宮集體殉死,此例延續至明宣宗。由於官方提倡,明朝婦女為丈夫殉死空前盛行,死得愈慘烈愈受讚揚表彰,這種做法實屬摧殘婦女生命的惡俗。

1002ph013
西漢景帝陽陵葬坑發掘殉葬品(中新社)
1002ph013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5-03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