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0123ph006
1914年日本侵佔青島時的炮兵陣地
0123ph006

在新文化運動薰陶下,學生關懷國家的熱情高漲。社會矛盾尖銳,加上各種政治思潮湧入,各派政治力量紛紛上場角力。中國知識階層素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統,加上新文化運動對公民權利的啟迪,為五四愛國運動埋下思想火種。巴黎和會上中國收回山東主權的正義要求被拒絕,觸發了這場愛國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上街示威遊行,「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要求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這場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歷時兩個月,席捲全國,成為近代中國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新文化運動進入高潮,科學與民主成了眾所周知的公理,白話文逐步取代文言成為主要的書面語,一系列現代文化藝術和學術移植到中國。

0123ph005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法國(左一及左二)、英國(中)、意國(右一及右二)元首在商討議和大綱
0123ph005

1897年11月,德國藉口兩個傳教士在山東被殺,派軍艦佔領了膠州灣(後改名青島),第二年3月強迫清政府簽約,將膠州灣為德租借地,並據有修築膠濟(濟南)鐵路和開採沿線30公里礦產的權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政府宣告中立,1917年,加入以法、英、美為首的協約國,向以德國為首的冋盟國宣戰。日本則加入英、法陣營對德作戰,於8月15日向德發出最後通牒,索取膠州灣,23日並派兵佔領,接收了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直至大戰結束,日本仍不肯交還。1918年1月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演講中提出14條主張,包括:外交公開、公海航行自由、除卻關於經濟的障礙物,普及利益予愛和平的國家、縮小武裝至最低限額、對於殖民地之處置,須推心置腹,以絕對公道為原則、組織國際聯合會,各國相互保障其政治自由和土地統轄權,國無大小,均享同等之權利等。輿論普遍認為,這演說為協約國戰勝是公理的勝利這信念,增添了佐證。中國人更是歡欣鼓舞,不少人跑到美國使館前高呼:「威爾遜大總統萬歲!」

0123ph008
1918年底,北京舉行一戰結束的盛大慶典
0123ph008

在大戰結束,一片「公理戰勝」的歡呼聲中,加上威爾遜14條主張的鼓舞,中國政府和人民幻想通過巴黎和會不但收回山東權益,而且廢除各種不平等條約。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七項要求:1.廢棄各國在華的勢力範圍;2.撤退外國軍隊、巡警;3.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4.撤銷領事裁判權;5.歸還租借地;6.歸還租界;7.關稅自由權。後來又加了一項:取消1915年袁世凱政府簽訂的「中日二十一條」。和會進程卻給中國代表團迎頭潑來一盆冷水。列強代表說這八項要求與和會無關,不予討論。至於山東問題,英法主張承認現狀,保持日本既得權益。美國則主張由德國交給五國,然後歸還中國。日本則說,這個問題中日之間已經解決,它拿出的證據是段祺瑞政府授權駐日公使章宗祥與日本政府換文,「欣然同意」日本「關於山東省諸問題」的提議。於是,對德和約便把日本對山東的要求,也寫進文本裏。而在列強壓力下,段祺瑞政府竟然準備簽署。

0123ph007
青島石刻,左上方寫1897年德國佔領後所刻的山鷹國徽,右側為1914年日本佔領後刻下的日文記載
0123ph007

從1919年1月巴黎和會開幕起,國內各報刊就密切注視會議進程,一再揭露列強的蠻橫,民眾早就熱血沸騰。4月末,以民間人士身份在巴黎協助中國代表團的梁啟超給國民外交協會來電:「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責各全權(代表),萬勿署名」。他的親家林長民(林徽茵之父)讀後便於5月2日在《晨報》上發文高呼:「膠州亡矣,山東亡矣,國不國矣!此噩耗前兩日僕即聞之,今得梁任公電,乃證實矣……願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

0123ph009
1919年1月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的巴黎和會
0123ph009

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從總統府那裏得知中國在和會上失敗的消息後,5月2日便轉告學生,並指出這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號召大家奮起救國。剛好有些學生在《國民》雜誌社(這份雜誌對新文化運動貢獻不大,但成員如張國燾、段錫朋等後來成了名人)開會,得悉噩耗,便發起5月3日晚在北大法科大禮堂開學生大會。當晚除北大一千多學生外,還有北京高等師範等學校的代表及熱心人士參加,決定第二天齊集天安門舉行學界大示威。除了少數政府官員,舉國上下幾乎異口同聲,反對日本的無理要求,反對西方列強偏袒日本。即使贊成在和約上簽字的徐世昌、段祺瑞之流,也不敢否認日本侵犯了中國主權,和約是不公平的,不過兩害相權取其輕,委屈簽字對中國有好處,大家都簽字,「我國若不及時簽字,與列國一致行動,豈非自處於孤立之地位……一切權力,必至拋棄矣。」

Last updated:
2022-10-19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