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葉聖陶如何教書育人?

30034ph006
葉聖陶自畫像
30034ph006

1912年1月28日,葉聖陶從草橋中學畢業,來到蘇州言子廟小學擔任小學教員。言子廟小學全稱為「蘇州中區第三初等小學」,規模很小,只有四個年級。葉聖陶任二年級主任,除了教二年級的修身和算術,還得教二、三、四年級三個班的國文,任務相當繁重。他謙恭好學,一心想「導兒童於樂為研習之境」。3月31日,第一次發薪金,葉聖陶想到卻是自己「貢獻是否欠多」。但因他出身貧寒,沒有後台,兩年後就遭到排擠。1914年7月,言子廟小學以「由原來的四個班併成三個班」的理由,將葉聖陶辭退,可事後並沒有「合併」班級。

30034ph008
1915年前後的葉聖陶
30034ph008

1915年4月,葉聖陶應邀到上海尚公學校,擔任高小一年級級任教員,教國文、習字、修身、歷史、地理五門課。尚公學校始創於1906年春,是商務印書館的實驗小學,有初小四個年級、高小三個年級,學生大多是商務印書館職工和工商業者的子弟,校長就是商務印書館編輯所負責人之一的莊百俞。到上海之後,葉聖陶的眼界開闊了,尤其是受到《新青年》的影響,思想有了突變。1915年9月,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第二卷起更名為《新青年》),這是「新文化運動」中最重要的雜誌。陳獨秀在發刊詞《敬告青年》中提出了「人權」、「民主」與「科學」的口號。葉聖陶讀了深受感動,已經充分意識到青年應該肩負的使命:面對二十世紀磅礴的新潮流,青年人應該有一種精神,有「一己所蘄向」。為了追求理想和信仰,葉聖陶辭別尚公學校,於1917年春季開學前,來到蘇州甪直鎮吳縣第五高等小學(簡稱「五高」)任教。

bulb

甪直鎮

甪直鎮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中國水鄉文化古鎮,具豐富燦爛的吳地文化,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在古鎮區5.6公里長的河道上,歷史上曾橫架着形式多異的江南小橋72座半,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石板橋,雙橋、姐妹橋、鑰匙橋、半步橋等。

1921年7月,葉聖陶應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代理校長張東蓀和中學部主任舒新城的邀請,到中國公學中學部教國文,應邀前來任教的還有朱自清、劉延陵、吳有訓、周予同、陳兼善、許敦谷等八位新教員。中國公學是一所富有光榮傳統的學校,在中國新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清朝末年,清政府派遣大批留學生赴日本留學,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已達萬餘人,學生良莠不齊,日本文部省於是年冬發佈《取締清國學生規則》,規定學生入學資格。中國留學生認為此舉是侮辱中國,決議全體回國,發起創辦中國公學。1906年春天,中國公學正式成立。1915年,梁啟超擔任中國公學董事長,熊希齡、王敬芳等為董事。1917年中國公學因故停辦,梁啟超等「致力於文化運動」,「很想吸收一批人才,造成一種新勢力」,遂於1919年秋將中國公學重行恢復,設有商科及中學,由王敬芳任校長,張東蓀任教務長(代理校長)。可就是這所富有光榮傳統的學校,到了1921年已腐敗不堪。學生自由散漫,教師放浪形骸。於是張東蓀聘請在湖南長沙第一師範執教的舒新城擔任中國公學中學部主任,又與舒新城一起請來「八位新教員」,試圖對中國公學整頓和改革。中國公學中學部和商科的三百多名學生一致罷課,發表驅逐張東蓀、舒新城和八位新教員的宣言。張東蓀率員警到校驅趕鬧事的學生,雙方發生衝突。由於中國公學「改革」遇到的阻力太大,張東蓀和舒新城只好妥協,鬧事的學生反倒成了贏家。

30034ph007
中國公學校門
30034ph007

朱自清離職後到杭州浙江第一師範任教,葉聖陶也應邀來到「一師」,與朱自清同在一個辦公室辦公,同在一個寢室就寢,朝夕相伴,聯床共燈。「一師」學生潘漠華、汪靜之、魏金枝、趙平福(柔石)、馮雪峰等和杭州其他幾個中學的學生成立了「晨光文學社」,葉聖陶和朱自清一起擔任顧問。兩人從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22年2月22日,葉聖陶從上海乘火車北上,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和中文系主任馬裕藻的聘請,任北大預科講師,主講作文課。同車有鄭振鐸和俄國盲詩人、著名童話作家和世界語學者愛羅先珂。那時,葉聖陶的同學顧頡剛、王伯祥以及從小在一起長大的潘介泉和吳緝熙都在北大任教。葉聖陶和顧、王、潘四人「皆孤身羈旅」,「獨緝熙攜眷在京」,於是大家合租住在一起,過着「集體的生活」。葉聖陶在北大講授寫作課,這對於他來說是「輕車熟路」,課餘訪同在北大執教的周作人,訪《晨報副刊》編輯孫伏園,陪同愛羅先珂到北大第三院大講堂講《世界語與文學》,聽梁任公演講,還與顧頡剛等同鄉一起逛天橋聽大鼓,遊萬生園、陶然亭,八達嶺長城,生活豐富多彩。但因北大欠薪,葉聖陶只好離開北大。回蘇州之後,葉聖陶應邀到上海復旦大學和神州女學任教。1923年春,經朱經農介紹,葉聖陶進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國文部當編輯。

bulb

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

30034ph009
北京大學
30034ph009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3-1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