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外國人學漢語的有趣經歷

0606phn004_01
外國人學漢語(圖片提供:Shutterstock.com)
0606phn004_01

提及「方保羅」三個字,呈現於您腦海的「關鍵字」會是「電影」、「精通漢語的外國人」嗎?再「進階搜尋」的話,也許還有「美國人」、「中國電影」、「香港電影」和「生鬼活潑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就這麼多嗎?他的漢語究竟如何「精通」?方保羅對語言文字的興趣,或許與他的家庭背景有密切的關係。方保羅的祖父母是來自東歐的猶太人,雖然方保羅的母語是英語,但因很小的時候已接觸希伯來文和俄文,他自言從少就對文字很敏感。除此以外,方保羅的雙親亦很鼓勵兒子學好語文以及發展自己的興趣。所以方保羅強調,他後來選擇了電影及漢語,跟這種自由而充滿鼓勵的學習氣氛有很大關係。因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方保羅最初接觸漢語的淵源亦由此而起。他八歲時,父親有一位來自香港的中國學生常到他家,教他寫中國字。方保羅當時覺得很有趣,對漢語的認識便由學寫「一、二、三」這幾個數字開始。每次當他的父母自日本、泰國和香港等亞洲地區買來各地的精美禮物,又常常以當地報紙包裹禮物時,求知慾旺盛的方保羅便會細看研究紙上的文字。當時「四四方方」的漢字逐漸引起了方保羅的注意,而他對漢語的淵源可說是由此而起。

 

至高中三年級,方保羅有機會到大學旁聽漢語課程,但他說選擇漢語的原因可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初我想學的是日語,卻因學校沒有日語課程,乃轉而研習漢語。當時對我這個不知就裏的美國人而言,兩者分別都不大!」其實對當時一般的美國人來說,學習漢語是新奇而陌生的事。當年連同方保羅在內,學習漢語的學生只有三個!「記得一位漢語老師曾說過,我們懂寫中文以後,記憶會儲存於手上,所以我們都不停地練字,在看電視的時候也寫呀!記得有一年聖誕節假期,我們舉家自Ohio到Florida探望外公、外婆時,我也是在Miami的沙灘一邊度假一邊練字呢!」重看當年的字體,方保羅笑說像是嬰孩寫似的。進大學以後,方保羅對漢語的興趣仍不減,更於大學三年級時休學一年,前往新加坡南洋大學進修漢語。但因當時使用漢語的人不多,課堂以外的實習機會比想像中少。期間他曾到過印尼、蘇門塔臘等地旅遊,但當地英語並不通行,迫使他需以漢語應對,漢語卻因而大有進步。此後他再遊歷了泰國、緬甸、印尼等國家,期間認識了不少萍水相逢而又熱情接待他的中國人,「我也是頭一次享受到地道的傳統中國文化」。方保羅這時亦肯定了環境(語言的實習環境)對語言學習的重要影響。

 

那麼方保羅覺得學漢語最困難之處是甚麼呢?「我認為學漢語最困難的地方是掌握聲調。雖然我的普通話是正式從學院學的,但至今仍常出錯,例如常把不同的字詞聲調搞錯而鬧了不少笑話。其次,要認清每一個字,包括懂寫、懂讀都需要花上不少功夫。」對語言饒有天份的方保羅自言很喜歡中國的成語,「其實語言與文化、歷史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了。雖然我接觸的仍很皮毛,但幾乎每一個成語都來自有趣的故事,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有沒有哪些成語成為他日常生活的「口頭禪」呢?「我很喜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成語,這也正是英語的『A Blessing in disguise』的中文對照,不是很有意思嗎?」

 

聽方保羅學習漢語的歷程似乎相當順利,但他還是下過不少苦功的。修讀碩士課程以前,他曾有約半年時間到台灣學習漢語。為改善讀、寫能力,他從書店買來了一本巴金的《春》,每天細讀兩頁,遇不明白的地方翻查過字典以後便記錄在本子上,寫上生字的聲調、解釋,遇上忘了的生字仍一再記錄,由此反覆細讀,一本《春》連同他的私人本子,見證了他學漢語的歷程和進步。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3-04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