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關公崇拜如何融入中國文學藝術?

21602ph027
壁畫《虎牢關三英戰呂布》(蘇光摹繪)
21602ph027

隋代已有戲劇演三國之事。杜寶《大業拾遺錄》記有隋煬帝觀水上雜戲表演,列有《曹操譙水擊蛟》、《劉備檀溪躍馬》的戲目。元雜劇勃興以後,關公戲得到長足發展,現今存世或僅存戲目有13齣之多,如無名氏《關雲長千里獨行》、《關大王月夜斬貂蟬》等。其中關漢卿創作的《單刀會》至今上演不衰。明、清時關羽戲更多,乾隆特命莊親王、張照等人輯錄和整理了供內廷演出的三國聯合大戲《鼎峙春秋》共239齣,其中關羽戲佔了很大比重,情節大部分來自《三國演義》。此外,民間祭祀中關公的戲目更多。1985年在山西發現的民間《禮節傳簿》記載的劇目中包含大量三國劇,約佔全部劇目的三分之一。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戲目正是關公戲。中國各主要劇種都有關公戲,盛演關公戲的劇種首推京劇,山西梆子、漢劇、川戲、粵劇等也各有其專擅關公戲的名家。《桃園三結義‧斬華雄》、《白馬坡‧斬顏良》等都是有名的關公戲。

 

現存資料中吟詠關公最早的詩篇,傳為初唐大書法家虞世南的《鳥磁鼎銘》:「利不動,爵不縶。威不屈,害不折。心耿耿,義烈烈。偉丈夫,真豪傑。綱常備,古今絕。」此後宋金元明清題詠不絕,如北宋李廌是蘇東坡弟子,在《關侯廟》中詠道:「三方各虎踞,猛將皆成群。屹然萬人敵,惟髯稱絕倫。仗節氣蓋世,橫槊勇冠軍。艱難戎馬間,感慨竹帛勳。鳳闕控蠻楚,廟食漢江濆。神遊舊戰地,庭樹起黃雲。」明以後,文徵明的《題聖像》、胡應麟的《謁漢壽亭侯廟歌》、王世貞的《漢壽亭侯贊》、李贄等等名流文人,均有詩文讚頌關公。

21602ph028
陝西鳳縣清代壁畫《關聖人義釋曹操》
21602ph028

現存史料從金代開始就有人為關公身世造出傳說,至遲從元代開始就有人搜羅裒輯關公事跡,編印成書。元朝當陽(今湖北省宜昌市轄下市)儒生胡琦在官方支持下探索典籍,訪求傳聞,編纂關羽事,褒集成冊,取名《關王事》(又名《新編關王實錄》),把關羽生平年譜、身後靈異,到歷代封贈、碑記、題詠等彙刊一處,為有系統鋪敍關羽事奠定了基礎。後世有續增,如明代嘉靖進士顧問所輯《義勇武安王集》、錢謙益輯《重編義勇武安王集》等數十種。形成與《三國志演義》並行的另一個記述系統。

 

在中國傳統觀念裏,漢代「小說」最初指「街談巷議」,後來才引申為創作虛構的故事。而宋代「平話」則引入了佛教因果報應觀念,開始在講述中穿插對於故事人物的點評。而「演義」則是以儒家理學的歷史觀為主幹,故事人物的講說都圍繞這個主旨大義鋪敍安排。這是中國傳統小說演進的簡略過程。三國故事尤其是關公故事,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和典範。北宋有「說三分」一科,且有專擅之藝人。南宋以後隨着說書人文化水準的提高和市民文娛需求的擴大,杭州出現了專門室內演出場所,說書也由短篇故事增衍成長篇連續性「講史」。這種本子經元代刻印成書,增加插圖,就出現了《全相三國志平話》這樣的書籍。不但如此,關公形象還在其他小說中表現出來,如著名的《水滸傳》中就不避重複之嫌,用大刀關勝和美髯公朱仝兩個人物來演繹「水滸關公」。

21602ph029
《關帝聖跡圖志全集•古城重會》(清代•嘉慶)
21602ph029

受到佛教影響,中國廟宇、祭祀也多繪製或塑造神像。據《三國志》記載,最早將關羽形為圖像的人,正是曹丕。至今北京故宮博物院還存有一幅明代宣德年間宮廷畫家商喜繪製的特大尺幅畫像《關公擒將圖》。從構圖位置判斷,于禁應在已被割裂之另一小幅畫面上。

 

西方人何時關注關公?從現存資料,較早記敍關公的是一位傳教士白奇(Birch S),他在1840年《Asiatic. Journal》33卷上發表名為〈The kwan Te Paou Heum(關帝保護)〉的文章。更早的圖像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留下的一幅署名「關爺(Guanya)」的畫像,此後陸續還有荷蘭人、奧地利人和英國人在十八世紀留下幾幅關公像。其中關公都正襟危坐在廳堂裏,手持一部書觀看着。而周倉則活像黑奴,手持大刀侍立在旁。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1-29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