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交會到進博會——永不關閉的開放大門

曾幾何時,廣交會擔當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唯一窗口,如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人工智能科技展覽會、海洋博覽會等眾多展會令人目不暇接。會展行業的發展,與中國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也是國家從被封鎖到日益開放的見證者。

2019年10月9日,為期162天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落幕。五個多月來,這場國際園藝盛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累計接待入園遊客934萬人次。國際展覽局(BIE)秘書長文森特·岡薩雷斯·洛塞泰斯(V. G. Loscertales)高度評價道:北京世園會精彩非凡,成為展示綠色生活、可持續發展和改善生活質量的一扇窗口。

僅僅不到一個月之後(11月5日),另一場重大展會——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拉開帷幕。而在此期間,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第六屆中國(杭州)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鄭交會人工智能科技展覽會、上海國際五金展覽會CIHS、中國海洋博覽會等難以一一列數的展會相繼舉行……今天的中國似乎已成為一個會展大國。會展行業的發展,與中國的對外開放息息相關,也是國家從被封鎖到日益開放的見證者。

vcg111215876041
北京世園會航拍(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215876041

 

「中國第一展」

與西方相比,中國會展業起步較晚。1951年中國首次參加「萊比錫春季博覽會」,標誌着新中國會展業發展的開端。兩年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貿促會)接待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工業展覽會」是新中國接待的第一個來華展覽會。

五十年代,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政策。中國對外貿易處於初始階段,與前蘇聯和東歐等國家進行的記賬式貿易佔了約四分之一。國家的大規模經濟建設急需進口多種物資和創造外匯的新途徑。

1955年10月至1956年5月,廣東省外貿系統憑藉與港澳地區和華僑聯繫密切的優勢,先後三次成功舉辦出口物資展覽交流會,取得了不錯成績。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過問下,1956年冬,外貿部和廣東省以貿促會的名義舉辦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成為日後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預演」。

1957年4月25日,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開幕,從此成為中國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

首屆廣交會展出面積9,600平方米,分設5個展館,展示商品1萬多種,包括自行研製的解放牌載重汽車、普通車床等,也有各種日用輕工業品、農副土特產品以及傳統工藝品。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採購商到會。廣交會第一年即成交8,686萬美元,佔當年全國創收現匯總額的20%,迅速成為出口創匯的主要渠道。

fotoe-10187200
1964年廣交會圖書展廳(來源:fotoe)
fotoe-10187200

 

在改革開放前的特定時期內,廣交會一直擔當了新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窗口。通過廣交會實現的外貿額佔了全國外貿總量的很大比例。從1965年開始,廣交會年出口成交佔全國外貿年出口總額30%以上,1972、1973年佔比均超過50%。可以說,中國外貿的總體發展與廣交會的發展息息相關。

同時,廣交會也開闢了一條與世界交往的通道,它向世界表明,新中國在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一切國家建立和發展貿易關係的願望。由於其舉足輕重的位置,它也被稱作「中國第一展」,更被譽為「貿易的橋樑,友誼的紐帶」。

自創辦起,每年春、秋兩季,廣交會定期舉辦,從未間斷。惡劣的環境、僵化的體制,甚至文革的風浪都沒有令其夭折。這也多得一個人的心血。

1967年,當春交會面臨紅衛兵的衝擊時,周恩來總理立刻親赴廣州,不顧心臟病嚴重發作力挽狂瀾,保證了廣交會正常開幕。此後幾乎每屆廣交會,他都親自部署,令廣交會在特殊年代保持了難能可貴的延續性。由於廣交會的存在,中國在自力更生的同時保持了對外經貿交流。

改革開放後,外貿備受重視,廣交會開始步入快速發展階段。1978年秋季廣交會盛況空前,國外輿論稱,「我們完全可能已經處在中國貿易的一個嶄新時代的門口」。

廣交會隨之進行了承辦單位企業化、會展功能多樣化、參展主體多元化等多方面的改革。到會客商迅速增加,交易業務也取得突破性發展。1988年廣交會上,「東方紅」通信衛星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等一批高科技產品走入展館,顯示出口商品結構發生轉變。

fotoe-10664025
八十年代初,廣交會上的搪瓷生活用品展台(來源:fotoe)
fotoe-10664025

 

九十年代國家實施大經貿戰略,特別是加入WTO後,愈發促進了廣交會的發展。幾十年裡,廣交會會址幾經遷移,展館面積增加了幾十倍,規模逐步擴大、影響力日益提升。從1957年到2018年廣交會累計到會境外採購商約842萬人次,累計出口成交超過1.3萬億美元。2019年第125屆春季廣交會,共有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萬採購商到會,累計出口成交額近300億美元。

自2007年春季第101屆開始,為促進貿易平衡,廣交會開始設立進口展區,正式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標誌中國以擴大出口為支柱之一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轉型,貿易平衡發展成為對外貿易的主線

vcg111255111804
2019年第126屆廣交會,展出商品超過16萬種(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255111804

 

「歡迎大家來看看」

不僅是廣交會,伴隨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整個展覽業迎來了蓬勃發展期。

與西方國家類似,中國展覽業也是在工業化時期走上快速發展之路,自九十年代以來,該行業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成為推動經濟的新的增長點。然而,由於缺乏完善的法規引導,整個行業出現良莠難辨的局面。

2001年,德國漢諾威、慕尼黑、杜塞爾多夫三大會展巨頭參與投資興建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標誌國際會展巨頭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囿於政策的限制,當時只能通過合作的形式開展業務。

自2004年起,隨着國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展會審批逐步取消,外資企業也獲得了獨立辦展權,國外會展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

同年8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將會展業列為「產業」,顯示會展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作用已得到國家的認可。此後,國家出台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07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09年)、《關於「十二五」期間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1年)等一系列鼓勵政策推動行業發展。展會業逐步進入市場化、專業化、細分化階段。

民營展覽公司迅速發展,市場地位逐步增強。會展行業初步形成了自主辦展、來華展、出國展並駕齊驅,政府(或相關部門)、協會、國有、民營、合資展覽公司等多主體辦展的格局。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hanhui-01_1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hanhui-01_1

目前,會展行業已涉及各個行業,從機械、電子、汽車、建築到紡織、食品、家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國際專業展。

2018年11月,全球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首屆進博會,來自151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而2019年的第二屆進博會參展國家及企業數量均超過首屆,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更是超過250家,展位火爆,一位難求。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所說:「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舉辦進博會是中國着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一位工作人員說:「非常高興看到中國提供這麼大一個平台,既讓中國民眾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全世界的商品,也讓全世界共享中國市場快速發展的紅利。」

vcg111257832617
第二屆進博會主場館夜景(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257832617

 

《2018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經濟貿易展覽總數達10,889場(1989年境內國際展僅6場,出國參展辦展21場),展覽總面積達14,456萬平方米。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hanhui-02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hanhui-02

在所有規模展覽中,5萬平方米以上中大型規模展覽合計佔比達 51.3%,中國展覽行業正逐漸向規模化辦展轉變。

隨着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的快速增長,會展經濟產值也大幅增長。根據商務部等機構的統計數據,2011年會展經濟直接產值僅為3,016億元,到2017年已超過6,000億元。

中外經驗證明,展覽業可為主辦地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社會效益。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義博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自誕生以來,義博會規模不斷擴大,總成交額從1995年的1.01億元人民幣,增至2018年的184.28億元,並帶動了周邊地區一大批相關日用消費品製造基地的發展。義烏能迅速成為中國小商品的集散中心,義博會功不可沒。

除帶動旅遊、交通、酒店、餐飲及通訊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外,展會還能促進城市環境的改善,拉動就業,提升城市的人文形象,因此各大中心城市紛紛興建現代化大型展館,將會展業視為新的增長點重點扶持。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hanhui-03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hanhui-03
vcg111253077594
深圳將斥巨資打造全球最大的國際會展中心,圖為現深圳寶安區國際會展中心(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253077594

 

近年來,我國展覽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但與起步較早的西方展會強國相比,中國會展業還存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缺乏自有品牌、場館建設良莠不齊、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

2015年國務院公佈《關於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對展覽業的改革發展進行部署,強調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會展行業的變化記錄了中國外貿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走向世界的進程。正如讓進博會永不落幕的努力,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閉。

 

 

參考資料:

《會展、經濟與城市發展——關於中國「廣交會」的綜合研究》  劉松萍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8年

《會展與區域經濟的發展——以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為例》 郭牧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8年

《會展概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

《2018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2018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 2019/4/8

《2018年中國會展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報告網 2018/10/25

《總理的廣交會情結》 國曉寧 中國檔案 2011年第4期

《中國會展業之透視與反思》 范瑩 中國商貿 2010年第4期

《中國展會業略論》 楊穌 賈明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年第4期

 

Last updated:
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