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30036ph013
伊斯蘭教經文
30036ph013

明代的中阿交往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這與明代朝廷奉行海禁、閉關鎖國的政策有關。當時對阿拉伯世界的貿易基本由朝廷壟斷,表現形式是朝貢貿易和鄭和船隊航行到阿拉伯互市。所謂朝貢貿易就是除少量貢品外,外國使者可以攜帶大量土特產同中國交易,商人也可隨貢使來做生意。但朝貢貿易手續繁瑣,有嚴格制度規定。而鄭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不是致力於經貿發展,而是宣揚國威,懷柔藩屬。海禁政策的結果是嚴重阻礙了中國海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鄭和下西洋後,印度洋上再也沒有中國商船的蹤跡,而葡萄牙殖民者則乘機東來,中阿的海上交通遂被葡萄牙人所操縱。

 

明朝中阿關係雖在經貿往來方面由盛而衰,但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國的穆斯林卻轉而注重伊斯蘭精神文化的介紹、發展、融匯,開始建設中國伊斯蘭史上學理。這集中表現在明末清初開始建立起的經堂教育和開展有關伊斯蘭教的漢語譯著。經堂教育的首創者是胡登洲,最早從事漢語譯著且成績突出的是王岱輿張中

bulb

胡登洲

胡登洲(1522—1597年),字明普(又作普照),經名穆罕默德‧阿蔔頓拉‧伊立亞色(Muhammad ‘abd al-Lāh Ilyās),陝西咸陽渭城人,回族。幼年曾學習儒書,並隨明師學習伊斯蘭經學。

bulb

王岱輿

王岱輿(約1570—1660年),別號真回老人,金陵(今南京上元縣)人,回族。其祖先是阿拉伯人,因精通天文曆算學,於洪武年間(1368—1398年)被授以欽天監官,子孫世襲其職。岱輿幼承家學,熟悉阿拉伯文及伊斯蘭教經籍。

bulb

張中

張中(約1584—1670年),字君時、時中,自號寒山叟、寒山樵叟,江蘇姑蘇(今蘇州)人,回族。出身經師世家。自幼學習伊斯蘭教與儒家經典。曾先後執教於揚州、蘇州等地。曾師從崇禎十一年(1638年)來華講學的印度經師阿世格,並根據其口授整理加工,於1640年(崇禎十三年)寫成《歸真總義》一書。

30036ph012
漢文伊斯蘭教典籍
30036ph012

清朝繼續執行閉關鎖國政策,中阿之間交往十分有限。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從一個獨立國家逐漸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從此,清政府窮於應付殖民主義列強的侵擾,根本無暇顧及與拓展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而阿拉伯國家自十六世紀以來,也遭受西方殖民主義者的入侵,十九世紀初後,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又先後淪為英、法、意等列強的殖民地,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自然難以得到正常發展。

Author:
Last updated:
2019-10-23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