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長江三峽如何展現喀斯特的美?

30057ph042
長江三峽巫峽神女峰
30057ph042

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名列世界第三。幹流自西向東橫貫中國大陸流入太平洋,全長6300千米,其中三峽河段全長約192千米,由上段瞿塘峽、中段巫峽和下段西陵峽三段峽谷組成,其中典型的峽谷約90千米,呈現峽谷與寬谷相間出現的形態。

 

長江垂直切穿南北走向的巫山山脈,高山峽谷喀斯特地貌非常發達,主要有岩溶乾谷、岩溶懸谷、落水洞、岩柱等形態,形成的奇山怪石,千姿百態。以「雄、奇、險、秀」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歷史遺跡而聞名。每年水流量為4500億立方米,是水量最大的喀斯特峽谷。

30057ph051
長江三峽
30057ph051

瞿塘峽

瞿塘峽是長江三峽中最為雄偉險峻的峽谷,亦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入口處。夔門,又名瞿塘關。兩側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白鹽山是因黏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鈣質,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黏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而得名。紅裝、素裹,隔江相峙。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經過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岩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

30057ph043
重慶奉節,瞿塘峽夔門上的唐代炮台。
30057ph043

巫峽

巫峽是長江三峽中最連貫、最整齊的峽谷,位於重慶市巫山和湖北省巴東兩縣境內,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巴東縣官渡口,綿延46千米,分為東西兩段,西段由金盔銀甲峽、箭穿峽組成,東段由鐵棺峽、門扇峽組成,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峽長谷深,迂迴曲折,石灰岩溶洞較發育。峽谷內長年雲遮霧繞,煙雨濛濛,時常形成巫山雲雨的奇妙景觀。

30057ph052
重慶巫峽
30057ph052

西陵峽

西陵峽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因位於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而得名,西起湖北省秭歸縣西的香溪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自上而下分四段:香溪寬谷,西陵峽上段寬谷,廟南寬谷,西陵峽下段峽谷,地質構造屬黃陵大背斜的東端。西陵峽航道歷史上以怪石林立、灘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

30057ph040
長江西陵峽雨霧繚繞如仙境
30057ph040

白鶴梁

白鶴梁,位於三峽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江心中,是一塊長約一千六百米,寬15米的天然巨型石樑。原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因早年白鶴群集樑上面得名。白鶴梁的石樑樑體分上、中、下三段。題刻區位於中段長約220米,寬約15米的樑體上,刻有自公元763年(唐廣德元年)至當代的石刻題記164段,其中水文題記108段;石魚圖14尾,其中作水文標誌者3尾。題刻、圖像斷續記錄了一千二百餘年間72個年份的歷史枯水位情況,對研究長江中上游枯水規律、航運以及生產等有重大的史料價值。

30057ph044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內,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
30057ph044

石樑上匯集了唐宋以來千餘年各派書家遺墨,隸、篆、楷、行、草皆備,還有八思巴文,書體風格顏、柳、歐、蘇俱全,題刻內容或詩或文、記事或抒情,涉及到各歷史時期的許多層面,石魚雕刻精巧流暢,頗具功力,因此白鶴梁有「水下碑林」之譽。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因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庫區正常水位提高到175米,白鶴梁題刻將長眠於四十多米的江水下。2001年中科院葛修潤院士提出「無壓容器」水下原址保護方案,在白鶴梁題刻東區50米段的題刻密集區,利用工程壓力原理,構建一個內外都有水的無壓力保護殼體。灌注經過過濾處理的江水,通過循環水系統使保護體內水壓與外面長江水壓達到動態平衡。白鶴梁水下博物館2003年開工,2009年5月18日對外開放,保護工程由「水下博物館」、「連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陳列館」四部分組成。

30057ph041
白鶴梁上的石魚
30057ph041
Author:
Last updated:
2019-08-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