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徐志摩文字中的靈魂何在?

0429phn006_01
杭州徐志摩紀念館展品(視覺中國)
0429phn006_01

徐志摩的《印度洋上的秋思》寫中秋時節行船印度洋上的思緒,把秋景渲染成一種淒清的幽美,似一首溫婉輕柔的小夜曲,在稍顯灰色的音調下,籠上一層淡淡悲哀的霧靄。情感真切,想像綺麗,「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且枝蔓橫生,意蘊繁雜。徐志摩用了多麼美妙的文字把一海銀波上的圓月描畫到了極致,在月的芳容、音調、嫩色和媚態裡,又尋出了悱怨沉鬱的愁緒。亦怨亦慕,繾綣流轉,如夢如幻,自始至終流貫着一股內在的音樂旋律。全文把詩的想像、畫的色彩和樂的韻律和諧地揉織在一起。

0429ph023
早年徐志摩
0429ph023

《天目山中筆記》開篇即以空靈的筆調一下子呈現出佛禪的自然境界:清淨的山中,廟宇藏在蓊鬱的松林間,自然清幽的鳴籟搖人入夢,透過一扇小窗,就可接受自然的變幻。內心自在、滿足的情感從這裡散發出去,人從實在的境界超入妙空,與自然相融相諧。徐志摩稱得上雲、月、星、風之子,那裡是他性靈的泉源和歸巢。但有趣的是,他偏從這超然物外的佛境中尋出一塵緣未絕的和尚,藉以抒發嚮往寧靜淡泊、閒適超然生活的心境,自然是他厭惡塵世磨折的反射。

 

《我所知道的康橋》該是最能完美體現徐志摩瀟灑飄逸、濃麗秀美風格的抒情寫景散文。他以濃情之筆,把富有田園情調的康橋寫絕了,他的性靈何嘗不是調諧在油畫般的康橋美景和賦予他靈性的康河星光與波光的默契裡。人生的痛苦感受分明可以在康橋自然的音籟中消融了。「有幸福是永遠不離母親撫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們。」徐志摩與康橋已經成了一個生命的整體,他把康橋當做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又似熱戀的情人,願將心底的話兒和深厚的愛戀向她訴說。

0429ph024
在北大任教時的徐志摩
0429ph024

徐志摩以為,人類渾樸的天真就像含羞草似的嬌羞,一經同伴的抵觸,它就捲起來,但在澄靜的日光下、和風中,它的姿態是自然的,生活是無阻礙的。所以,他始終強調絕對孤獨地在自然裡迷醉性靈的快樂。他說,孤獨之於創造性的頭腦,猶如春風之於色彩斑斕的混沌萬物。它們本質上並不相同,卻以各自的方式使頭腦和萬物最具活力,充滿了生命的朝氣。深刻的孤獨中產生的思想,就像陽光照在一顆多棱的寶石上,靈魂的奧秘瞬間即以可感覺的形式,呈現出難以想像的壯麗。

Last updated:
2019-06-03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