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故宮為何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206phn004_01
從景山望紫禁城宮殿(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1206phn004_01

故宮在明清時期,當它作為明清皇帝的皇宮時,稱為紫禁城。紫禁城籌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五年(1417年)開始大規模興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從此,紫禁城開始了它作為明清兩代國家政治中樞的歷史。

 

清宣統三年(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宣統皇帝被迫宣告退位。隨着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清王朝的被推翻,紫禁城作為國家統治中心的歷史亦宣告結束。但據南京臨時政府制定的《清室優特條件》,遜帝溥儀及皇室成員得以暫居紫禁城內廷,直至1924年11月5日,溥儀及其眷屬方被逐出宮,真正結束了清皇室住在紫禁城的歷史。從此,紫禁城以「故宮」稱於世。其後,在對清室物品進行清點,並進行了大量的籌備工作之後,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

 

新中國成立後,故宮的各項工作得到全面加強。1961年,故宮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遺產」。故宮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古蹟和博物館。

1206phn005_01
1920年代末,故宮太和殿前金水橋。(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1206phn005_01

故宮的規則設計繼承了古代擇中立宮的思想,其主要建築呈前後序列,嚴格對稱地排列在中軸線上。這中軸線又與北京城的中軸線重合,宮殿以城市為依托,城市以宮殿為重心,兩者相得益彰,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故宮宮前區的設計,為「五門三朝」古制的體現。故宮的正門──午門,平面呈凹形,是以唐代大明宮含元殿和北宋東京宮城丹鳳門的形制演變而來,也是古代宮門雙闕制度的遺意。故宮前方左右兩側分別是太廟和社稷壇,故宮內又以外朝和內廷前後分區。這種佈局形式既是前代宮殿規劃佈局的傳統,同時也是「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禮制要求。高台建築曾是春秋戰國以至秦漢三國時期宮殿建築盛行的形式。此後雖然高台建築逐漸衰微,但重要的建築仍採用高台崇基,借以烘 托其氣勢,如唐大明宮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故宮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坐落在高八米多的三層台基之上,氣勢巍峨、雄偉端莊,秉承了古代「高台榭、美宮室」之遺風。

1206phn006_01
故宮角樓夜景(圖片提供:李勳/FOTOE)
1206phn006_01
Last updated:
2022-06-13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