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戲班裡的門道

0520ph017
清人繪戲台圖
0520ph017

戲班是戲曲演出的基本單位,早在宋代就有「雲韶班」。早期民間戲班沒有固定的演出場所,只能到處「跑碼頭」。後來發展至在廟台、船舫及劇埸等地表演,而廳堂是家庭戲班演出的主要場所。崑曲的流行,擴展了戲班形式,在家庭戲班、職業戲班和宮廷戲班三者中,職業戲班是其中的主流,如蘇州崑班有不少是公開營業的性質。而由明中期開始,宮廷戲班逐漸形成,由於朝廷的支持與扶掖,令崑曲大放異彩。

 

家庭戲班是由私人置辦購買的家樂,專為私人家庭演出。明代中期家庭戲班發展較快,至明末空前興盛。達官豪紳紛紛購買家樂,興辦家庭戲班。特別在江南,家班幾乎普及士大夫家,成為上層社會的時尚。明代大多數的家班均由女性童伎組成,故家班又被稱為「女樂」。外地家班的女樂,一般都要到蘇州購買,這是因為崑曲在蘇州發展,戲曲語言以蘇州方言為基礎,教習比較容易。家班一般在廳堂上演,演出時地上鋪上紅地毯,古時稱為「氍覦」。後來「氍覦」一詞就被作為戲曲演出的場所。家庭戲班有三種類型:由女性童伎組成的家班女樂,由男性優童組成的家班優童,由職業優伶組成的家班梨園。明代比較有名的家班有:潘允端家班、錢岱家班、鄒迪光家班、申時行家班、屠隆家班等。

 

0520ph018
宗祠戲台
0520ph018

職業崑班的成員有的是從私人崑班散出來,但大部分是戲班自己培養的。他們在喜慶宴會場合演出外,也會在歲時節令參加寺廟廣場的演出。民間戲班在廣場、寺廟演出的規模最大,觀眾多至數千。寺廟逢節演戲,極為鄭重,所請的必是名班。此外,他們還要走江湖、跑碼頭,如全福班便經常走兩條水路演出,一條是在太湖東面的蘇州、太倉等地,另一條是太湖南面的杭州、嘉慶等地。明代著名的職業崑班有南京的興化班、華林班,蘇州的金府班,北京的沈香班。著名的演員有馬伶、陳圓圓、周鐵墩、彭天錫等。

0520ph019
清朝徐揚《姑蘇繁華圖》局部:結彩戲台
0520ph019

從明神宗萬曆(1572─1620年)年間開始,崑曲進入宮廷,當時崑班與弋陽、海鹽諸腔被稱為「外戲」。萬曆年間,明朝宮廷內的演戲活動達到了最大規模。除了教坊司及鐘鼓司外,另建機構,力求把各種各樣的民間戲曲都搜集進來。南明弘光帝的內廷演劇之風甚熾。清代初年,宮廷演劇以崑曲為主。到康熙年間,除了教坊司外,另設「南府」,廣搜民間藝人,並教習宮內太監,在宮廷演戲。此外,康熙又命人改編了一批民間劇本,以供宮中演出,並出現了規模龐大的「宮廷大戲」,一次要演10天才完。

0520ph020
宮廷戲台
0520ph020
Author:
Last updated:
2018-12-27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