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長城是由哪個朝代開始興建?

1203ph005
萬里長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開始興建
1203ph005

長城的修築大約在春秋戰國時代,從春秋五霸,到戰國的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爭雄,戰爭頻仍,出於防禦的需要,許多國家都在邊境上修築長城,設立關卡。春秋戰國長城中的楚長城是中國已知最早的長城,齊、鄭、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國也都修建了長城。

楚長城  

楚長城現在還沒有找到遺址,但在古代文獻中有許多記載。在古書中楚長城稱為「方城」。

 

齊長城  

從現在殘存的遺跡看,齊長城西自今山東平陰縣北起,東經泰安西北,萊蕪、章丘、淄川、臨朐、諸城、琅邪台,到膠縣大朱山東入海。齊長城是春秋戰國長城中保存最多的,主要用土築和石砌修建。石塊多為未經加工的毛石,殘存的長城最厚處約4-5米,最高3-4米。     

     

魏長城  

魏長城有兩道,一道建於西北為河西長城,一道建於西南為河南長城。河西長城,用於防禦秦與西戎的東進。現在殘存的遺跡,南起今陝西華陰華山峪口,過渭河、濱洛河,經大荔、澄城、韓城、延安、綏德,北到黃河岸邊。河南長城,是在秦軍屢敗魏軍、且進兵於鄭(韓)的形勢下建造的。這段長城因黃河多次氾濫已無蹤跡可尋。

 

鄭韓長城      

曾有學者認為,鄭築長城自亥谷以南。實際上,梁惠成王十五年(公元前355年)時鄭已經被韓國滅了,長城當然還在繼續使用,因此,後來也把這一段長城稱作鄭韓長城。它與魏的河南長城從陽武到密這一段大概是相合的。   

1203ph004
陝西韓城保存的戰國魏長城遺跡
1203ph004

秦昭王長城

戰國時,秦也修過長城,主要是為了防備胡人。最初建造長城大約在秦惠王更元元年(公元前324年)時,修建了上郡一帶的塞城、邊牆。秦昭王續修完成。上郡原是魏的領土,魏在這裡曾修築過長城,秦長城可能沿用了部分的魏長城。秦昭王長城起於今甘肅中部的臨洮,向北到今蘭州,再向東到今寧夏的固原縣境,轉向東北到甘肅的環縣、慶陽,再到陝西的鄜縣、延安、綏德,止於黃河邊。它後來成為秦始皇萬里長城西部的一段。

 

燕長城

燕國北面要防胡人覬覦,西面要防秦、趙東進,南面要防齊北上,因而修築了北長城和易水長城。燕東北長城起於上谷,到遼東。推算這條長城應修建於燕孝王時或燕王喜即位初年(公元前254年)。這是戰國長城修建最晚的。易水長城約起於今河北易縣西南,向東南經定興、徐水、安新、文安、任邱之間,達於文安縣東南,長約五百餘里。

 

趙長城

趙有兩道長城。一道在趙的南境,叫漳澄長城,用以防禦魏、秦。還有,趙武靈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曾經在和謀臣的談話時說到,我的先王,憑藉着「漳(水)、滏(水)之險,立長城」。這道長城的位置在漳水北岸,今河北臨漳、磁縣一帶,長約四百里,現在猶有遺跡可尋。另一道長城在趙的北境,用以防禦胡人。這道長城東起於代(今河北張家口),經雲中、九原(今內蒙包頭)、陰山,至高闕(今內蒙古烏拉山與狼山之間的缺口),長約一千三百里。現時在大青山、烏拉山、狼山之間還可以看到這一段趙長城的遺址。

Last updated:
2018-08-29

Extended Reading